2014 年前后,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國手機品牌,掀起了一輪出海熱潮。憑借技術創新、高性價比策略及本地化運營,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快速崛起。如今,中國手機的全球化進程已從規模擴張的 “淺海區”,邁向核心技術攻堅與品牌升維的 “深水區”。
為此,GPLP 犀牛財經策劃《中國手機出海十年》專題,全面呈現這場持續十余年的 “大航海” 征程。本文將深入剖析榮耀手機的出海全景。
榮耀出海:從依附到獨立的海外重建之路
榮耀的出海歷程可追溯至華為時代的技術紅利期,彼時榮耀還是華為旗下的子品牌。2014 年,榮耀 6 在德國等 14 國首發,成為首個以互聯網模式出海的中國品牌。2017 年,榮耀在芬蘭市場份額登頂,在俄羅斯市占率達到 18%,迎來早期發展的高光時刻。
在東南亞市場,2018 年榮耀攜榮耀 9 青春版、榮耀 V10 等機型進軍印尼,并立下 “三年內躋身印尼市場前三” 的目標。這一戰略初期取得階段性成果,但 2019 年全球市場突變,導致榮耀突然終止印尼業務。
2020 年 11 月,榮耀從華為體系獨立后,遭遇供應鏈危機與谷歌 GMS 服務中斷的雙重打擊,海外市場份額幾乎歸零。
轉折點出現在 2021 年。隨著國內市場復蘇,榮耀開啟二次創業,并宣布當年為 “出海元年”。這一年,榮耀海外市場出貨量達 680 萬臺,但與頭部廠商相比仍顯稚嫩。
真正的質變發生在 2023 年。榮耀將歐洲確立為 “第二本土市場”,在西歐市場重兵布局。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榮耀成為歐洲市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手機品牌,旗艦機型 Magic 系列銷量同比激增 300%,在法國、意大利等國更是取得 3-7 倍的增長。
2024 年 12 月,時任榮耀 CEO 趙明在新年致辭中宣布,榮耀海外市場銷量占比首次追平中國區,達到 50%。這標志著自 2020 年脫離華為后,榮耀歷經四年時間,基本完成了海外市場的重建之路。
不過,榮耀的區域發展失衡問題較為突出。數據顯示,榮耀在印尼、菲律賓、越南三地市占率仍低于 5%,未能進入市場前五;拉美市場 2024 年第一季度出貨量 260 萬臺,僅為三星的 22%。2024 年第四季度,榮耀全球市場份額僅為 4.7%,距第五名 vivo 還差 1.3 個百分點。
高端化與本地化雙輪驅動
榮耀的出海路徑呈現出鮮明的高端化特征。在歐洲市場,Magic V2 RSR 保時捷設計折疊屏手機成為破局利器,這款與德國保時捷聯名打造的機型,在 2024 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引發廣泛關注。
東南亞市場則采取 “高端切入 + 生態擴張” 策略,例如在馬來西亞 70% 的產品為中高端機型,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超 30%;2025 年進軍印尼時,榮耀計劃首年推出 30 款中高端產品并開設 10 家品牌體驗店,與本地零售商 Erajaya 合作覆蓋 300-500 家門店。
為打破 “華為影子” 標簽,榮耀在重點市場推進深度本地化。以印尼為例,榮耀不僅預裝本地熱門出行應用 Gojek,還與本土廠商合作提升 TKDN(國內組件比例)至 35% 的達標水平,同步設立 8 家服務中心解決售后痛點。文化營銷方面,榮耀復刻華為經驗,如在俄羅斯贊助冰上馬拉松以強化年輕品牌形象。
2024 年,榮耀在西歐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首次超越三星,12 月海外銷量占比突破 50%,與國內市場形成雙輪驅動。IDC 數據顯示,榮耀在馬來西亞斬獲超 20% 的市場份額,在西歐市場成功登頂。
然而,增長背后隱藏著結構性隱憂。國內市場方面,2024 年第三季度榮耀國內市占率降至 15.2%,第四季度被華為擠壓至第五位,反映出過度依賴海外增長的隱患。
高端化可持續性方面,盡管 Magic 系列在歐洲表現亮眼,但全球高端市場仍被蘋果、三星壟斷,榮耀 600 美元以上機型市場份額不足 5%。此外,區域失衡問題依舊突出,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增速雖高,但基數較小,2024 年合計出貨量僅占海外總量的 18%,難以支撐長期增長。
手機出海:政策枷鎖與技術隱憂
中國手機品牌的出海進程中,地緣政策始終是最大變量,榮耀也不例外。2019 年谷歌 GMS 服務中斷事件,凸顯了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當前榮耀雖已恢復與 GMS 的合作,但國際局勢變化仍可能影響其歐洲業務。
其次是本土化運營挑戰。在印尼市場,35%-40% 的本地化率要求推高了運營成本,而高端市場渠道動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IDC 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印尼市場運營商預付費計劃占比高達 85%,這對榮耀的渠道策略提出了新考驗。
再者是市場競爭加劇。在歐洲高端市場,蘋果 iPhone 16 系列持續施壓;在東南亞,傳音控股憑借極致性價比占據 40% 以上的市場份額。
對此,榮耀需要在科技創新與成本控制間尋找平衡點。其 7200mAh 青海湖電池、2 億像素 AI 影像等技術投入,雖構建了競爭壁壘,但也面臨成本壓力。
此外,上市進程可能對榮耀帶來戰略掣肘。2025 年榮耀啟動 A 股 IPO,資本市場對盈利能力的要求,可能影響其長期研發投入。如何在股東回報與科技創新間取得平衡,將是管理層必須面對的課題。
榮耀的 “阿爾法戰略”:AI 生態與全球化新局
2025 年 3 月,榮耀新任 CEO 李健提出 “阿爾法戰略”,計劃五年投入百億美元,聚焦 AI 終端生態建設,這或將重塑全球化競爭格局。
在產品端,即將發布的 Magic V5 折疊屏手機搭載第三代 AI 智能體,有望鞏固高端市場地位;在生態端,與 30 所頂尖商學院共建的產學研體系,正為其全球化輸送人才動能。
榮耀股份制改造完成后,IPO 進程加速,預計可募集資金超 200 億元用于海外研發中心建設。
但挑戰同樣嚴峻,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Counterpoint 預測 2025 年全球出貨量僅增長 3%;在高端市場,蘋果、三星的技術壁壘依然堅固。
此外,過度依賴高端市場導致的增長天花板,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引發的供應鏈斷裂,同樣值得警惕。
對于榮耀而言,需要在技術創新、渠道深耕、風險管控三個維度持續發力,方能在國際化征程中行穩致遠。
結語
從海外市場份額歸零到占據半壁江山,榮耀證明了其戰略執行力。但在 50% 銷量占比的表象下,榮耀核心市場仍依賴折疊屏手機的單點突破,中低端市場根基未穩,研發生態尚處于投入期。
正如 Canalys 分析師警告:“廠商需在精益庫存與精準創新間找到平衡,否則將在波動中被淘汰。”
榮耀的出海之路,仍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硬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