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范先群院士(右一)在為摩洛哥白內障患者進行眼科檢查。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人民網摩洛哥舍夫沙萬7月15日電 (記者管克江)7月14日,摩洛哥舍夫沙萬穆罕默德五世醫院的檢查室內,眼壓計、光學生物測量儀、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儀、超聲診斷儀等眼科專業設備整齊擺放,由上海眼科專家組成的中國眼科專家醫療組成員操作著儀器,為摩洛哥各地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光明行”術前檢查。
“這是一例典型的老年性白內障,雙眼都已是成熟期。這次我們需要先對嚴重的右眼做手術,讓老人能夠復明,提高生活質量。”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對一位70歲的大爺赫爾佐完成檢查后表示。摩洛哥光照充足,白內障患病率高。由于多種因素制約,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赫爾佐家住70公里外的山區,得知中國專家來了,村里特地派車送他來就醫。
醫院另一側,兩個手術室已經同步開啟手術。開場就是一道難題:30歲的易卜拉欣先天白內障,手術過程中眼球不自主地振顫。主刀的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行政副主任郭濤表示,術后效果還需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觀察,但“只要能恢復0.1,醫生就要按十倍的效果去努力”。
72歲的穆罕默德是來復診的。多年前他兩眼罹患白內障,在摩洛哥一家私立醫院做了右眼手術,但仍覺得視物不清,這次請中國醫生對左眼進行了手術。揭去紗布進行視力檢查時,只見光標符號越來越小,穆罕默德自信地用手指著方向,臉上的笑紋堆了起來。“左眼視力1.0,右眼視力0.5。”聽聞這個數據,穆罕默德開心地同每一位在場醫護人員握手,撫胸致謝:“謝謝你們,中國醫生讓我重見光明。”
這天也是“光明行”的最后一天。在兩周時間內,專家組前期篩查近600例患者,計劃完成300例手術,最終成功實施337例手術。這也是舍夫沙萬默罕默德五世醫院近年來集中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最多的一次。“手術中80%以上都是疑難病例。通過中摩雙方的協同合作,手術全部取得成功。”郭濤說。
中方專家組的到來為中摩醫學交流提供了契機。來自拉巴特醫院的眼科醫生宰納卜趕來同中方醫生合作開展手術。“中國醫生的專業素養和執行手術的高標準讓我深受敬佩。這樣的交流活動多多益善,將為摩洛哥醫療體系進一步完善注入活力。”
語言交流的不便、醫院設施的制約……每天密集的手術下來,專家們的手術服都被汗水浸透。復旦大學眼科學臨床教授季櫻紅說:“當摩洛哥病人揭開紗布復明的剎那,他們有的送上大大的擁抱,有的激動地留下淚水,還有的熱情邀請醫生和親屬合影。看著他們的笑臉,我覺得一切努力是值得的,‘光明行’拉進了中摩民眾的心。”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眼科副主任許宇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光明行’幫助更多摩洛哥民眾重見光明,更促進了雙方醫療衛生領域合作,讓中摩友誼不斷獲得新內涵。”
當天,按照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同摩洛哥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合作協議,“光明行”中國專家組還同舍夫沙萬穆罕默德五世醫院舉行儀式,代表國家衛生健康委向摩方捐贈價值285萬摩洛哥迪拉姆(約228萬元人民幣)的眼科醫療設備,可滿足該醫院高質量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的需求。穆罕默德五世醫院院長莎拉·賈法爾表示:“中國醫療專家組就像家人一樣,給當地民眾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光明行’活動是摩中友誼的象征。期待以這次行動為起點,摩中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
范先群表示,“光明行”促進了中摩醫學交流,增進民眾友誼。“本次活動是紀念中國向摩洛哥派遣醫療隊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中摩友誼綿長,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深化。我們愿通過開展更多的醫療衛生領域交流合作,為中摩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眼科專家在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光明行”中國專家在開展手術。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光明行”中國專家組與摩洛哥舍夫沙萬默罕默德五世醫院代表合影。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