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戰場局勢驟然升溫。德媒爆料稱,朝鮮援助的1200萬發炮彈和3萬士兵到位后,俄軍將對烏克蘭發起總攻。美國奈何不了俄羅斯,將槍口對準中印。聲稱中印等國家通過購買俄羅斯原油“間接資助戰爭”,因此“好日子要結束了”。
據德國《圖片報》披露,俄羅斯總參謀部已將“夏季大決戰計劃”上交克里姆林宮,計劃核心是:集中兵力,在夏季天氣有利條件下,打出一波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突襲。
兩個明顯的信號說明事情不是空穴來風:
朝鮮援彈與援兵正在落實。前不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到訪平壤。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不僅高調表態“無條件支持俄羅斯行動”,更據韓國情報機構透露,朝鮮向俄方提供了多達1200萬發炮彈,還可能向俄烏前線派遣多達3萬名士兵擔任后勤或工程任務。這意味著俄軍在經歷了長時間消耗后,重新獲得了密集火力和人力支持。
俄方打擊節奏明顯加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公開表示,俄方在7天內動用了1200多枚導彈和約2000架無人機,對烏境內多地實施高密度轟炸。這不僅是火力展示,更是戰前試探和心理壓制。
這些動作顯示,俄軍的“總攻”不再是傳言,而是已經開始進入準備和“鋪墊階段”。俄烏即將“火并”,按理說最該擔心的就是美國,畢竟一直自稱是“捍衛烏克蘭主權”的帶頭人。但美方不僅沒展現出急迫情緒,反而語氣里帶著“期待感”。
美國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近日在公開講話中稱:第一,烏克蘭會爆發“前所未有”的反擊,他們將獲得一波新型武器;第二,像中國、印度、巴西等繼續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正在“助紂為虐”,將面臨美國“全面關稅懲罰”,最高可能達到500%。
言下之意很清楚:烏克蘭負責打,西方負責供武器,而中印則“躺贏”,既不出兵,也不選邊,卻借戰爭從俄方獲取廉價能源和商品,“太便宜了”。
問題是,這種說法靠譜嗎?這場戰爭真的是中印獲利,西方吃虧?還是真相正好相反?
從表面看,格雷厄姆的表態帶有極大“威脅”成分,甚至具體拋出了“500%關稅”這種極端數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要對中國、印度真的動手,難度比表面上大得多。
以中國為例:首先,美國剛剛在稀土、關鍵礦物領域表達對中國的“依賴關切”,特別是新能源、芯片制造等行業,美國自身還沒找到可替代路徑;
其次,外交層面,美方還在積極尋求與中方開啟新一輪關稅談判,雙方剛完成王毅與國務卿魯比奧的會談,不可能在這個節點突然翻臉;
最后,從經濟結構上講,中國進口俄羅斯能源主要是基于經濟效率,而非地緣結盟,美方若想借此“強行扣帽子”,實屬邏輯站不住腳。
再看印度:印度不是美國盟友,但卻是美國拉攏的重要“印太伙伴”,五眼聯盟多次尋求印方共同抗衡中國。如今要突然對印度加征懲罰性關稅,那等于打臉自己前幾年苦心經營的“印美戰略合作”。
換句話說,美國不是不知道這些問題,只是想借烏克蘭戰爭的輿論熱度,給中印“上點眼藥”。
這不是準備真打“貿易戰”,而是打一場“話語權戰”,讓中印在國際輿論上失分、在地緣局勢中失衡。
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投入早已達到極限——幾千億美元軍援不斷砸進去,但戰場局勢仍然膠著,民眾反戰情緒也在升溫。
如果俄軍總攻成功,烏克蘭出現大范圍失地,美國必將面臨“失敗干預”的標簽;而如果烏克蘭反攻受挫,美國援助變成“打水漂”,國會也難以繼續支持。
這種情況下,轉移焦點、制造“外部攪局者”的形象就成了美方的一種“自救策略”。這時候,繼續購買俄油、但立場相對中立的中印,自然就成了最方便的“靶子”。
需要明白的是:今天這場戰爭,本質是因為北約東擴壓到了俄羅斯家門口。從克里米亞危機到烏東分裂,從美國提供情報到武器交付,西方國家才是烏克蘭戰爭的主要推手。
中國從頭到尾秉持“不選邊”“主張和平談判”的原則,從未參與任何軍事部署。而印度則更是出于“國家利益”采購能源,并未參與國際陣營站隊。現在美國卻想用“買俄油”這件事給中印貼標簽,實屬偷換概念、強行甩鍋。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俄烏戰爭已經進入“臨界狀態”。炮彈、士兵、導彈、戰機,全線加壓。但無論戰局如何變化,中印都不是這場戰爭的“推手”,更不是美國用來“甩鍋”的工具。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應繼續堅持“有理、有節、有力”的應對方式:保持戰略獨立性,拒絕站隊;持續在國際場合發聲,強調中立與和平立場;同時,在能源、安全、經濟領域布局更多自主空間,避免被戰爭“綁架”。
美國這套把內部問題、外部失敗全部甩給“他國”的玩法,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中國必須警惕,但更要清醒——話語權之戰,輿論戰、戰略戰,才是這場戰爭的“外圍戰場”。下一步,該來的總會來。我們不怕,但必須早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