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怎么稱呼人,就是個常被念叨的話題。
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同志”“師傅” 這類中性稱呼,變得越來越少見,基本上已淡出日常了。反倒是 “小姐”“老板”“美女” 這類稱呼,慢慢成了男女都能用的詞。
辦公室里穿得時髦的女副總正忙,有人張口就喊 “美女”,哪知道人家是領導?穿白襯衫配包臀裙的求職者,被人叫了聲 “小姐”,氣得當場就取消了面試。
——大伙兒過日子,估計都有過叫錯人、用錯稱呼鬧笑話的經歷吧。這些稱呼剛流行時還挺新鮮,可日子一久,總讓人覺得帶著點輕佻勁兒。
7 月 7 日,《人民日報》提議,希望 “同志” 能重新回到主流稱呼里。不少網友跟著叫好,說用 “同志” 的年代,正是咱們民族最有精氣神的那段時光。
其實,你可能沒留意,這事兒還傳遞著幾層信號,社會風氣也在悄悄改變。
《人民日報》提的 “同志”,算不上完全沒被賦予過新含義。詞語嘛,總會跟著時代變。以前 “老同志” 是叫比自己年長的人,“小同志” 正好相反,指年輕人。“男同志”“女同志” 聽著也親切,《山楂樹之戀》里就有臺詞:“男同志稍微靠近點,女同志也跟著往男同志那邊靠近點。”
那會兒,“同志” 象征著無產階級的革命情誼。可后來,這詞竟和 “同性戀” 扯上了關系。所以《人民日報》的倡議,像是在抵制稱呼模糊化,而 “同志” 確實比別的詞更合適。
遇到人該叫姐姐還是阿姨?常讓人犯難。因稱呼鬧不快甚至鬧翻的例子,真不少見。“同志” 卻是個萬能稱呼:男的叫男同志,女的叫女同志,年長的叫老同志,年輕的叫小同志。聽著平等,透著民主,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西方觀念。
建國后,“同志” 這稱呼真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戰壕里并肩作戰的戰友也好,事業上一起打拼的同事也罷,只要有共同目標,都能叫一聲同志,不分高低貴賤。那會兒出門在外,總遇得上愿意搭把手的人。一封介紹信揣在身上,就能走遍大江南北,啥額外的門路都不用找。
大部分網友都支持《人民日報》的這個呼吁。但也有人琢磨,為啥平常好好的稱呼會變味、被貼上壞標簽?這事兒得找到根兒上的原因,才能對癥解決。要是光換個叫法,骨子里的東西沒變,那換湯不換藥,估計也沒啥用。
畢竟稱呼這東西,從來都不只是嘴上說說的事兒。它藏著世道的風氣,映著人和人的關系。把 “同志” 拾掇回來,不光是換個稱呼那么簡單,更像是在找回那種平等尊重的勁兒 —— 這種感覺,才是大伙兒真正盼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