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中國對美實施稀土禁令不到半年,3834噸氧化銻卻悄然流入美國市場。
這個數字幾乎等于美國過去三年從中國進口的總和,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5個月內。
美國是如何做到的?這背后的兩個"幫兇"又是誰?
作者-鹽
這場"瞞天過海"究竟有多瘋狂?
說實話,當3834噸這個數字擺在眼前時,所有人都懵了。
要知道,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幾乎相當于美國過去三年從中國進口氧化銻的總和。更要命的是,這些資源是在中國嚴格管控稀土出口的背景下,悄無聲息地流入美國的。
從時間上看,這場"大轉移"發生在2024年12月到2025年4月,短短5個月時間。這期間,美國一邊高喊著"擺脫對華依賴",一邊卻在暗地里瘋狂囤積中國的關鍵礦產。
更諷刺的是,就在路透社曝光這一消息的同時,美國還在繼續這種"見不得光"的操作。
氧化銻這種看似不起眼的礦物,實際上是現代工業的"萬金油"。從電子元件到阻燃材料,從半導體制造到軍工產業,幾乎都離不開它。
而中國恰恰掌握著全球絕大部分儲量和產能,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如此"饑渴"的原因。
可以說,這場轉運不是偶然,而是美國精心策劃的"曲線救國"策略。當正門走不通時,他們選擇了翻墻,而且翻得還挺"專業"。
兩個"幫兇"是如何煉成的?
可是吧,更離譜的還在后頭,泰國和墨西哥這兩個國家突然成了"明星"。
要知道,在2023年的時候,這兩個國家連中國稀土出口的前十名都進不去。可禁令一實施,它們立馬躍升到了前三位,這變臉速度簡直比川劇還快。
仔細一查才發現,這里面的門道可多了去了。
泰國和墨西哥的稀土冶煉能力其實微乎其微,墨西哥的唯一銻冶煉廠直到今年4月才重新開工。就憑這點產能,怎么可能突然間消化這么多中國稀土?
答案很簡單,他們就是"二傳手",專門負責給這些資源"洗白身份"。具體操作也不復雜:先從中國把氧化銻買過去,稍微過個手,換個包裝。然后貼上"泰國制造"或"墨西哥制造"的標簽,轉手就賣給了美國。
這種操作風險大、成本高,但在稀土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利潤依然豐厚。
一些美國企業老板甚至公開表示,每月都能從中國獲得大約200公斤鎵。還有人抱怨說,原本希望每月能拿到500公斤,但怕引起注意才降低了進口量。
這種"明知故犯"的心態,充分暴露了美國企業的投機本性。
這樣的"游戲"還要玩多久?
這么玩下去,遲早要出大事,而且中國這邊顯然不會坐視不管。
早在今年5月,相關部門就已經開始核查這兩個國家的進口數據和流向了。說白了,就是要把這條隱秘的供應鏈給捋清楚,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過。
更關鍵的是,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多個部門聯合出手,展開了專項打擊行動。
從偽報瞞報到夾藏走私,從第三國轉口到離岸公司操作,全鏈條嚴查。這種"組合拳"的威力,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換個地方轉賣嗎?至于這么較真?
還真至于,戰略資源的管控,講究的就是一個精準。要是任由這種"曲線出口"的路子存在,那之前定的規矩不就成了擺設?
而且美國這么費勁巴力地搞這些小動作,背后的心思也不簡單。一方面是想維持自己在高端制造領域的優勢,不能缺了這種關鍵材料。另一方面,也是想試試能不能找到繞過中國管控的法子,為以后鋪路。
現在被揪出了這兩個"幫兇",等于斷了他們一條重要的路子。泰國和墨西哥這會兒估計也挺頭疼,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
中國手里還有多少張"王牌"?
說到底,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而中國手里的牌還多著呢。
從資源儲量來看,中國在稀土、銻、鎵、鍺等關鍵礦產上擁有絕對主導地位。這不是美國搞幾個轉運、開幾個小礦就能撼動的,資源在手,主動權就在手。
更要命的是,從挖礦、選礦到最核心的高純提煉、材料制備,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產業鏈。尤其是高純化、精細化技術,那是幾十年真金白銀投入砸出來的護城河。
美國想繞過?技術不是靠買就能買來的,產業生態不是靠砸錢短期能建成的。
除了硬實力,中國的"軟實力"也不容小覷。比如剛剛上線的稀土追蹤系統,要求生產商在線提交交易量、客戶名稱等詳細信息。這套系統就像給每一噸稀土都裝上了"身份證",想要"洗白"可沒那么容易了。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稀土禁令實際上是一張"王牌"和"調節閥"。該卡的時候能精準卡住,該松的時候能引導市場,這種靈活性讓對手難以預測和應對。
美國除了關稅大棒和試圖走灰色渠道,再找不出其他應對手段了。
最重要的是,美國在稀土開發領域的失敗,是客觀市場規律決定的。
資本的天性是逐利和避險,美國本土搞關鍵礦物全產業鏈,投入巨大、周期漫長、風險極高。只要中國不把路徹底堵死,時不時給點"甜頭",美國就很難凝聚起足夠的決心去真正突破瓶頸。
可以預見,中國憑借扎實的"家底"、精妙的"工藝"和靈活的"打法",不僅能守住陣地,更能在動態博弈中不斷擴大優勢。
結語
這場圍繞稀土的博弈,表面是資源爭奪,實質是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的較量。
隨著中國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美國的"小聰明"注定難以為繼,主導權只會更加穩固。
在全球化背景下,你認為資源優勢國家應該如何平衡自身利益與國際責任?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