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可以說是在不斷升級,而美國方面主要提出的針對我們的方案,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就是技術方面,美國限制芯片、操作系統對于華為等公司的供應,同時更是禁止諸如英偉達這樣的巨頭型企業向我國企業提供Al芯片,意圖鎖死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
其二就是經濟方面,年初的時候不斷升級的關稅就是最直接的表現,還有禁止華為、中興通訊等我國企業在美國開展業務也屬于這個范疇。
而對比之下,似乎我們除了在經濟方面,開啟關稅對等反制之外,并沒有特別強有力的反擊措施,特別是在技術方面的反擊。
其實并非如此,有些東西真的就是“萬金油”,只要它起作用了,對于美國的殺傷力就是百分之一萬的,這并不是什么夸張的說法,而是事實,而這個“萬金油”就是稀土資源的出口限制。
在過去幾年里,我們的對等反制中,提的最多的就是稀土資源的限制,那么稀土資源的限制到底有多厲害呢?從最近美國和歐洲的發聲就可以看出一二,首先就是在7月13日的時候,歐洲方面傳來消息顯示,“歐洲議會日前高票通過決議,聲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沒有正當理由,具有脅迫意圖,要予以譴責”。
緊接著就是7月14日美國媒體方面傳來消息顯示,“為減少對華稀土依賴,美國國防部上周斥資4億美元購股,躋身美國最大稀土生產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最大股東”。
而美國這番操作的背后就是把視線瞄準了稀土的另外一個重要來源,“電子垃圾回收”,乍一看這頗有幾分可憐,沒有想到作為世界頭號技術強國的美國,會可憐到要從電子垃圾中提取稀土資源來使用。
其實,這一切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稀土資源的使用場景就是一些高端制造業領域,例如,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動機傳感器、半導體芯片,化工領域、軍事武器領域、核能領域、醫療設備領域等等都依賴稀土資源,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稀土資源完全消失,現代科技發展將面臨系統性崩潰與深度倒退,其影響將遠超工業革命前的技術斷層。”
而當下我國擁有已經探明的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占全球探明總量的40%,位列全球第一,乍一看這個比例雖然很高,但是并非是不能替代,畢竟像巴西也有2100萬噸,只比我們少一半,但是,之所以我們的位置依舊不可替代是因為,我們擁有全球唯一的全套稀土開采制備產業鏈,這也就是說,很多地區雖然有稀土資源,但是沒有最終形成完整的利用產業鏈,所以才讓我們在稀土領域占據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歐洲和美國的發聲和操作本質上是因為他們開始害怕了,他們害怕我們對于稀土的斷供,因為這對于他們科技的發展幾乎是全方面的,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破局的方法,那就是自己也搞一套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出來,但是,根據行業預測,要實現這一步,歐美需要十年時間,并且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
而這十年之內,歐美的科技、工業等領域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不得不說,我們這一招實在是太厲害了,直接擊中了歐美的七寸,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技術產業鏈自主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