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近日宣布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啟動一項關鍵礦產倡議,以抗衡中國。”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四國外長在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點明,中國今年4月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引發對供應鏈“突然收緊以及未來可靠性的嚴重擔憂”。聲明宣稱,過度依賴某一國家的資源供應將“損害國家安全”。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美日印澳就關鍵礦產展開合作并不令人意外,相關計劃早在拜登政府時期就已啟動。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元素不僅是高科技產業的核心,也是大國博弈的戰略籌碼,長期以來,中國憑借豐富的儲量和成熟的加工技術,控制著全球約80%的稀土供應。美國雖然擁有一定的稀土資源,但加工能力薄弱,高度依賴進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推出了“四方關鍵礦產倡議”,試圖通過合作開采和加工,打造一條不受中國制約的稀土供應鏈。
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在華盛頓召開外長會(資料圖)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80%的稀土精煉產能集中在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陸續建設起完整的稀土產業體系,形成從采礦、分離到精煉的全鏈條優勢。雖然美、日、印、澳這4個國家都有礦產資源,但在精煉和高純度提取方面仍然嚴重依賴中國。
與此同時,中方則通過立法強化戰略資源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訂版正式施行,該法首次將“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列為基本立法目標。
7月1日,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正式實施,對于規范礦產資源管理、促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修改是礦產資源法時隔29年后的首次大修,是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魏莉華表示。魏莉華介紹,新礦產資源法修改順利完成,在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促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共識。
特朗普(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四國內部本身就矛盾重重,合作基礎并不穩固。日美關稅談判破裂,日本政府拒絕增加美軍費開支,雙方關系持續緊張。印度對美國在印巴問題上的立場心存不滿,兩國戰略合作蒙上陰影。澳大利亞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不太可能完全配合美國的戰略部署。這樣的同盟關系,想要在關鍵礦產領域對中國形成圍堵,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關鍵時刻,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當地時間8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美國代表團預計將于下月與中方官員會面,就貿易問題展開磋商。據盧特尼克披露,美方代表團成員還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據美國彭博社報道,貝森特當地時間7日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以推動中美在貿易及其他議題上的磋商。
礦產資源(資料圖)
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雙方就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國際媒體普遍表示,這是今年1月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以來,兩國高層會談之一,也是王毅與魯比奧的首次面對面會晤,雙方的積極對話將增加兩國元首舉行峰會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緩和美中緊張關系。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后對媒體表示,他認為此次會談非常有建設性,非常積極。他還稱,兩國有很多方面可以共同合作。魯比奧說,他在會談中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中美這兩個相互競爭的大國之間存在實現某種戰略穩定的機會,而且可能在某些領域展開合作,從而更好地溝通和建立互信。當被問及今年兩國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時,魯比奧表示“可能性很大”,但雙方必須“營造良好的氛圍并達成切實的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