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威海訊(記者 鄭莉 通訊員 王春苗)近日,市民李女士來到威海市社保大廳窗口進行工傷醫療門診費用報銷。工作人員在系統內獲取電子票據后,運用智能審核技術完成了該工單的審核,很快報銷款項就撥付至李女士銀行賬戶。這是威海市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拓展大模型技術應用場景,首次實現工傷醫療費智能審核報銷,系山東省首例。
作為全省“工傷就醫收費電子票據共享應用”試點城市,威海市積極打通人社內部與省財政系統數據,實現工傷就醫收費電子票據共享應用,同步建立工傷保險項目目錄、標準審核規則庫和傷病分離模型、醫療行為合規模型,實現工傷醫療費智能審核報銷。
目前,在報銷工傷醫療費過程中,工作人員可通過工傷經辦系統,自動獲取電子發票及其對應的時間、明細、金額等信息,運用大模型等技術,與系統內置的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耗材目錄、標準數據等進行智能匹配審核,自動識別扣減“目錄外項目、超限價收費、非工傷用藥”等費用,核驗后按規定進行報銷結算。
據了解,“電子票據+智能審核”模式既能減少手工錄入風險,保障電子票據、醫療費用等的真實性、合規性,降低工作人員票據驗真難度,又能簡化前臺工作量,提高辦事效率,保障基金安全。
“傳統報銷模式主要依賴于人工線下逐條與工傷目錄進行核對審核,審核一筆2萬元的醫療費,通常需要1個小時,整體經辦效率低、易出錯。”威海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工傷醫療審核科負責人李國玉說,實現智能審核以后,辦事效率提高90%以上,報銷審核效率提升90%以上,規避了手工操作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工作質效。
來源:大眾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