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玉玲 曹京)
“沒想到一句無心的話,竟然揪出了手指的大毛病,感謝醫護人員!”67歲的孫阿姨(化姓)因肩頸不適來院就診,醫護人員細心發現了其手指的隱匿性病變并及時手術治療,避免了病情延誤導致的嚴重后果。
孫阿姨是醫院的“鐵粉”,因頸肩部疼痛、右上肢乏力多年,定期在武漢市武昌醫院中醫科接受中醫特色治療。一周前,孫阿姨在治療時與醫生聊天,不經意提到近一周右手小指及無名指活動受限,十分不適。這看似平常的閑聊,卻引起了醫生的高度警覺。為查清緣由,科室迅速聯系了關節外科會診。
關節外科芶印堯醫師接診后,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得知孫阿姨右手掌指關節長期活動不靈活,一直誤以為是頸肩部疼痛波及了手掌,未予以重視。查體后發現,患者第4、5指掌指關節無法背伸,進一步完善磁共振檢查,孫阿姨確診為右腕背伸肌腱斷裂、右側下尺橈關節變形。
芶醫生解釋,孫阿姨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隨著病情發展,腕關節逐步變形,原本包裹在關節周圍的肌腱在異常形態下反復摩擦、磨損,最終導致自發性斷裂,如不及時處理,隨著病情發展手指會逐步失去活動功能,甚至導致部分殘疾。經關節外科團隊綜合評估,建議盡快通過“右腕背伸肌腱斷裂縫合+右側下尺橈關節成型”手術,修復斷裂肌腱、重塑變形關節。
在柳昊教授的帶領下,關節外科團隊憑借高超醫術和緊密協作,順利完成手術。術后,醫護團隊為孫阿姨制定了個性化康復指導方案,孫阿姨關節活動度和肌腱功能逐步恢復,手指功能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柳昊教授介紹,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襲關節滑膜,引發關節破壞、變形,進而導致肌腱磨損。下尺橈關節骨質增生導致的自發性肌腱斷裂在臨床上并不常見。因下尺橈關節的骨質增生通常發展緩慢,早期癥狀可能被患者或醫生歸因于關節炎或勞損,而忽略其對肌腱的慢性機械性磨損,加之肌腱斷裂的漸進性,所以病因隱匿、易被忽視,診斷難度通常較高。因此,對于慢性腕背疼痛伴無力患者,需高度警惕此病,必要時行高級影像學檢查或手術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