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閑來無事總喜歡挖耳朵,甚至挖耳朵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即采耳)。大家通常認為,耳屎是耳朵里產(chǎn)生的臟東西,是需要清理干凈的。但真相真的如此嗎?
耳屎到底是什么?
耳屎,是外耳道皮膚上腺體分泌的淡黃色粘稠物質(zhì),醫(yī)學上稱之為耵聹(俗稱耳垢)。耳屎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干性耳屎,耳屎在空氣中干燥后呈薄片狀,俗稱“干耳”,我國大多數(shù)人屬于此類;另一類是濕性耳屎,耳屎似粘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耳屎的秘密:我很“臟”,但我很健康
耳屎,其實是耳朵天然的保護傘。
1. 天然保濕器:耳屎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防止耳道的過分干燥。
2.殺菌作用:耳屎中富含的脂肪酸能在耳道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薄膜,具有輕度的殺菌能力;同時耳屎一定程度上也能抑制細菌的滋生。
3.保護罩:耳屎可以防止小蟲子進入耳道的深處,可以減輕聲波對耳膜的沖擊,一定程度上避免深處鼓膜、內(nèi)耳的意外損傷。
耳屎:不要挖,我會“自己掉出來”
大家可能很困惑,在耳道這個小小的“死胡同”內(nèi),如果不挖,耳屎不會越積越多嗎?
其實,耳道的自潔功能很強大,特別是干性耳屎,人們在日常活動中大部分可自行掉落至體外。比如,吃飯、說話、唱歌、睡覺及運動會促使耳屎往外跑,直到掉出耳朵外。
所以,一般正常情況下,大家不需要擔心耳屎會堵住耳朵,也完全沒有必要去挖耳朵。覺得耳屎堵住耳朵了怎么辦?
如果您覺得耳朵好像被耳屎堵住了,那您最應(yīng)該做的不是自行挖耳,也不是去采耳,而是去醫(yī)院就診。
因為外耳道的皮膚比較薄,皮下就是軟骨,容易損傷,且挖耳的工具較堅硬且可能不潔凈,易引發(fā)耳道炎癥;即使看似柔軟無害的棉簽,也可能把耳屎越推越深,反而增加清潔難度;此外,如果耳屎離鼓膜很近,或耳屎與鼓膜顏色相似,或挖耳時手不穩(wěn),亦或被別人誤碰時,容易引起鼓膜穿孔,進而損傷聽力。
所以耳屎堵住了,建議去醫(yī)院就診,相關(guān)滴耳液滴泡3-5天后沖洗是目前較常規(guī)、安全的選擇。
本文作者:復(fù)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yī)師 高楠
原標題:《科普|耳屎要不要挖?其實它自己會掉出來?》
欄目編輯:馬丹 文字編輯:左妍 題圖來源:新民制圖
來源:作者:高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