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14日報道:近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承辦,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協辦的“第二十九次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術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以“規范、融合、繼承、創新”為宗旨,聚焦兒童健康前沿與熱點,分享成果、交流經驗,共繪中西醫協同護佑兒童健康的藍圖。
開幕式由兒科專委會秘書長汪永紅教授主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翟曉文教授、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凌昌全教授致辭,肯定了中西醫結合在兒科領域的價值及本次會議的意義。中國科學院陳凱先院士作《多學科交叉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主旨報告,指出中醫藥研究需對接國家戰略,融合現代科技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驅動現代化發展。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呂文良教授以《中醫火候學的現代啟示》為題,闡述了中醫火候學內涵、對現代生命科學的理解及中西醫體系的差異與互補。俞建主委的《兒科慢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向及思考》,從社會發展等角度,分析兒科學亞專科如何結合兒童肥胖等重大疾病進行中西協同攻關,探討中西醫結合的傳承創新方向。
會議亮點突出,成果豐碩,是對國家多項規劃綱要中“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等要求的實踐回應。
兒童“生長發育平臺”建設成果顯著。該國家級平臺整合頂尖資源,構建全周期評估與干預體系,開展30余場活動,惠及650余家醫療機構,培訓基層醫務人員超1700人次,在多地區成立區域學組/聯盟及定點帶教中心,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為兒童健康戰略提供支撐。
中西協同干預破解兒童慢病防控挑戰。專家指出,雖兒童慢病負擔下降,但超重肥胖等問題突出,中西醫協同模式優勢明顯,是落實國家專項政策的重要路徑。其中,性早熟的中西醫協同治療結合了中醫辨證與西醫激素調控,《兒童性早熟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2023版)》提供了規范標準;針對兒童單純性肥胖,中西醫綜合干預策略成效顯著,相關專家共識樹立了臨床標桿。此外,兒科專委會重視標準化工作,通報了《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的發布及另外兩項指南的立項,為診療提供了規范路徑。
會議同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完成換屆,俞建教授連任主任委員,汪永紅教授連任秘書長,為學會發展奠定領導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