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2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五屆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術會議在大連隆重舉行,本次會議聚焦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領域,吸引國內外頂尖眼科專家齊聚一堂。華廈眼科集團全國屈光技術總監、合肥視寧眼科醫院首席技術專家劉才遠院長應邀參會。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五屆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術會議
大咖云集 共話眼科新未來
本屆中華醫學會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術會議亮點紛呈,堪稱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之一。會議匯聚謝立信院士、姚克教授、王寧利教授等國內外權威專家,并創新性設置三大特色環節:跨學科融合版塊,將白內障、屈光手術與角膜病、眼底病等亞??粕疃冉Y合。手術技術展示環節,通過“直播+錄播”雙模式實時演示最新手術設備與技術的臨床應用。新增疑難病例討論單元,由頂尖專家現場解析復雜病例,為臨床實踐提供寶貴參考。這種理論與實踐并重、多學科交叉的會議模式,既體現了學術的前瞻性,又強化了臨床實用性,為參會者帶來全方位的學術體驗。
院士名家齊聚 前沿報告指引發展方向
聚焦白內障 權威專家共探技術前沿
引領屈光手術 智能個性化技術成焦點
技術革新 引領精準矯正新高度
本次會議的一大重磅亮點,是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VISUMAX 800及新微創手術SMILE pro的首次公開亮相。作為全國首批全飛秒SMILE Pro體驗官,劉才遠院長早在今年2月便率先體驗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VisuMax 800設備,成功完成新微創手術全飛秒SMILE Pro的臨床實踐。會上,劉才遠院長圍繞《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新微創角膜屈光手術》主題展開深度分享,結合豐富臨床案例,系統剖析了該技術在提升手術安全性、優化患者術后視覺質量等核心維度的突破性優勢。
劉才遠院長圍繞《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新微創角膜屈光手術》展開分
他特別強調:“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VISUMAX800搭載的自動中心導航定位功能,可實現眼球自動旋轉補償,為術者提供超精準定位支持,尤其對大kappa角和高散光患者的矯正效果更趨精準;而激光鏡臂與顯微鏡臂的協同運作,不僅賦予術者更靈活的視角切換空間,更帶來流暢順滑的操作體驗,讓量眼定制的個性化手術理念真正落地見效。”
劉才遠院長進行手術的患者是一名30歲女性:
術前雙眼角膜厚度:右眼531μm,左眼534μm
擬矯屈光度:右眼-4.15/-0.60*5,左眼-4.15/-1.00*8
手術光區:雙眼6.5mm
帽大小/厚度:右眼7.2mm/130μm,左眼7.2mm/130μm
透鏡基底:雙眼15μm
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第一天,患者視力右眼1.2,左眼1.0,電腦驗光:右眼+0.25,左眼+0.25/-0.25*10。
在屈光手術會場,劉才遠院長主持并分享《三種有晶體眼眼內鏡臨床應用對比》專題報告。分享中,劉才遠院長梳理了眼內屈光手術的發展歷程,并分析認為,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PIOL)具備視覺質量優良且“可逆”的核心優勢,其臨床定位已從最初作為角膜屈光手術的補充,逐步發展為該領域的重要競爭者。從目前情況來看,ICL晶體植入術在PIOL中優勢突出,仍處于領先地位;而從長遠發展趨勢而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PIOL領域有望呈現“百花齊放、遍地開花”的繁榮景象。
劉才遠院長主持并分享《三種有晶體眼眼內鏡臨床應用對比》專題報
成果轉化 共筑眼健康新圖景
本屆會議,不僅是一場眼科領域的學術盛宴,更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要舉措。從頂尖專家的前沿理念分享到突破性技術的臨床實踐展示,從跨學科診療思維的碰撞融合到行業標準共識的凝聚升級,大會不僅為眼科同仁搭建了“智慧共享 技術共進”的學術平臺,更以學術創新推動臨床突破,用技術進步點亮千萬患者的清晰視界。
未來,合肥視寧眼科醫院將繼續以學術交流為紐帶,不斷提升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為推動我國屈光手術領域發展、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