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羽
中學讀書時,就知道了人類社會是從原始社會開始,歷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然后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這樣一路走來的。直到有一天,看到竟然有人認為中國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
這讓如去很驚訝。以前只知道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剛剛萌芽、就被更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取代了,因而有人說中國沒經歷過資本主義、需要補課。那么,中國如果連奴隸社會也沒有經歷過的話,是不是也需要補課?……
呵呵,這自然是個玩笑話。即便中國真的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中國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毋庸置疑。
有媒體報道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特別是鄧小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后,史學領域的研究氣氛非常活躍,中國古史分期的研究出現了新的勢頭。
著名歷史學家、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的廣西師范大學教授黃現璠,著文《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探討》、刊登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1979年第2、3期上,文章稱:“我堅決主張我國歷史上沒有奴隸社會,漢族沒有,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沒有。”
黃現璠是我國“壯族首位大學教授”,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曾師從陳垣、錢玄同等大家。其文發表后,得到了青海師范大學原校長張廣志、內蒙古大學原副校長胡鐘達、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晁福林、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沈長云等人的支持,并一度出現“漫燃”現象,擁護者似乎越來越多。
后來,學界人士將主張中國歷史“無奴隸社會說”的學者群體歸為“無奴學派”,黃現璠被視為這一學派的創始人,上述五人被稱為“無奴學派五名家”。
呂振羽
前排左起:范文瀾、呂振羽、翦伯贊
這里說的“奴”指的是“奴隸社會”,而非指“奴隸”或“奴隸制”。和“無奴派”對應的,是“有奴派”。在“無奴派”出現之前,中國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并針對何時進入封建社會的問題,產生了“三論五說”。
- “三論”為:
呂振羽、范文瀾、翦伯贊為代表的西周封建論;
郭沫若、吳大琨、白壽彝、林甘泉為代表的戰國封建論;
尚鉞、王仲犖、日知(林志純)、何茲全為代表的魏晉封建論。
“五說”:
李亞農、唐蘭、祝瑞開為代表的春秋封建說;
黃子通、夏甄陶、金景芳為代表的秦統一封建說;
侯外廬、趙钖元為代表的西漢封建說;
周谷城、鄭昌淦為代表的東漢封建說;
梁作干為代表的東晉封建說。
“三論五說”中影響最大的是郭沫若,他和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等五人,被認為是“有奴派五名家”。
這五個人當中,郭沫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其他幾個人,范文瀾、侯外廬側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體系的建立;呂振羽、翦伯贊側重于理論,在歷史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方面建樹頗多。
什么是歷史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呢?簡單說來,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研究歷史。我們以呂振羽為例,說一下吧。
“五四”運動后,李大釗闡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提出唯物史觀的治史方法,使得唯物史觀在當時的國內思想文化界受到從未有過的重視。接下來,郭沫若自1928年8月至1929年11月,一連寫出5篇剖析中國古代社會的文章,結集為《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出版,標志著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從此開出路徑。
當時的郭沫若說:“草徑已經開辟在這兒,我希望更偉大的工程師,出來建筑鐵路。”最先追隨郭沫若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就是呂振羽,他以三部論著——《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和《中國政治思想史》,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發展鋪下堅實路石。
呂振羽和愛人江明
到了新中國建立時,呂振羽更以《簡明中國通史》《中國社會史諸問題》《中國民族簡史》,與郭沫若、范文瀾、侯外廬、翦伯贊等人的著作各領風騷,形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五大家的基本格局,同時也標志著在中國已形成一個代表著歷史學發展方向和擁有未來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群體。
呂振羽,名典愛、字行仁、學名振羽,曾化名柳崗,筆名晨光、正于、曾與,1900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陽縣金稱市溪田村(當時屬武岡縣)人。學生時代,經過湖南學聯秘書長夏明翰的介紹,旁聽了李達“新社會學”課,從此結下一段師生情誼。延安時期,他曾做過劉少奇政治和學習秘書。
作為一個學者,呂振羽治學非常嚴謹。在完成《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一書中,僅征引的圖書資料總數就不下110余種。
具體到“有奴派”和“無奴派”之爭,如去作為一個門外漢,也想說兩句:對于奴隸社會的定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針對中國到底有沒有奴隸社會的辯論,也必須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去研究,否則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作為“無奴派”的創始人,黃現璠曾經有句名言,說“在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所有意欲建設‘文化共同體’的企圖,無異于‘黃粱美夢’”。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來他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事實上,黃現璠先生在五六十年代時,就曾被劃為歷史學界的“頭號大右派”。因此,由黃現璠發起的“有奴派”“無奴派”之爭,也就很難被認為是純粹的學術之爭。
1980年7月17日,呂振羽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此去數十年過去,如去愿先生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