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興平逐夢·鄉韻非遺行”暑期三下鄉團隊走進興平茂陵博物館,在厚重的歷史氛圍中,探尋西漢傳奇將領霍去病的足跡,沉浸式感受漢代石刻藝術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磅礴魅力。
在茂陵博物館前集體合影
上午9時許,隊員們懷揣崇敬之心步入茂陵博物館。在蒼松翠柏掩映的漢家陵闕間,一段跨越兩千年的時空對話就此展開。團隊指導老師李驍和宋鵬飛以“少年將軍的家國情懷”為主題,為隊員們深情講述了霍去病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宋鵬飛以生動的史實鋪陳,勾勒出這位少年英雄的傳奇軌跡:從17歲初露鋒芒,率八百輕騎奇襲匈奴王庭,勇冠三軍獲封“冠軍侯”,到21歲完成“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的曠世功勛,彪炳史冊。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誓言,更是穿越時空,將霍去病赤誠報國的形象深深鐫刻在成員們心中。李驍則著重解讀其精神遺產,他總結道:“霍去病用僅僅24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華夏民族氣吞山河的熱血傳奇。他那種為國征戰、舍生忘死的家國情懷與擔當精神,是激勵后世永遠奮進的寶貴財富。”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述,讓隊員們對這位少年將軍的敬意油然而生。
指導老師講解霍去病的一生
在霍去病墓冢前,一組組歷經千年風雨的陪葬石刻讓隊員們駐足驚嘆。粗獷有力的線條勾勒出“馬踏匈奴”的威嚴,昂首嘶吼的“臥牛”“伏虎”盡顯生命張力,看似隨意的鑿刻中蘊含著漢代工匠對力量與精神的極致表達。這些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瑰寶”的石刻,不僅是漢代喪葬文化的見證,更承載著古人對英雄的敬仰與緬懷。團隊成員紛紛感慨道:“注視著石刻上的斑駁痕跡,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工匠雕刻的場景,這種跨越時空的藝術震撼,是課本無法給予的體驗。”
參觀霍去病墓前石刻
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帶著沉甸甸的收獲踏上歸程。霍去病不朽的英雄氣概與漢代石刻藝術穿越千年的震撼力量交織于心,為這場“興平逐夢·鄉韻非遺行”之旅注入了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強烈的文化傳承使命感。茂陵的尋蹤,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激勵著團隊成員帶著這份感悟,在服務鄉村、傳承文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宋鵬飛 郭新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