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多位網友發視頻稱,其搭乘西寧飛往西安的MU2350次航班,在擺渡車上等待登機時,有一名女性旅客因為擺渡車未開空調、車門長時間緊閉而暈倒。緊急情況下,另一名男性旅客用應急錘將擺渡車的車窗砸碎,并開啟應急閥打開車門。
事后,青海機場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事件說明。總結一下,最要緊的就是兩句話:
22:11分,該擺渡車內有旅客反映悶熱要求開門,擺渡車司機確認空調處于打開狀態,下車檢查四周車窗處于開啟狀態
22:15分,有旅客從擺渡車內部使用應急錘破窗并自行開啟車門應急閥打開車門,機場即刻組織機下監護、特車、機務、服務等人員對現場進行安全管控
這是近期的第二起類似事件。7月2日,鐵路K1373次列車在浙江金華停運約3小時,因車內空調無法運行,有乘客拿安全錘砸碎車窗通風透氣,引發廣泛關注。K字頭的列車是有大量的硬座座位,當天金華最高氣溫達37.9攝氏度。
廣鐵長沙客運段后續發布情況說明:當時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此外,鐵路公安對砸窗男子進行了批評教育。其實這也算是很客氣了,相當于你沒有在斑馬線過馬路,交警喊你:同志,下次注意點,這次嘛處罰就算了。
那你問我從這兩次破窗中看到了什么。我覺得,社會不僅是由教條的“合理性”組成的,有時候也是由勇氣和實踐推動的。為人師者往往會教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鮮少教人“先做了再說”。然而后面這條在現實中經常用得上。這也是一種需要具備的能力。更何況是在救人。
關于救人,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已經發表過見解了: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篇第17章》)
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來,連忙問道:“傷人了嗎?”而沒有問到馬的情形。
原標題:《當我們討論破窗救人時我們其實是在討論什么》
欄目主編:范兵
來源:作者:文匯報 沈竹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