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關稅降低和主要海外市場需求強勁的推動,六月中國出口增長自三月份以來首次加速。
海關總署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 六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5.8%,達到3250億美元,預期5%;進口增長1.1%,為二月份以來首次增長,但低于預期的1.3%;六月貿易順差達1148億美元。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會談后, 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已從4月初的145%降至55%左右,這位六月的出口提供了增長動力。
中國蓬勃發展的出口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在國內需求依然疲軟的情況下,為企業帶來了提振。但如果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開始升級,下半年這種支撐可能會減弱。
海關總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我國外貿頂住壓力,實現了增長。但我們也要看到,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不確定性增強。”
美國不斷演變的貿易戰略給中國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風險。
例如,美國與越南達成的新協議包括對越南輸美商品征收20%的關稅,并對轉運商品征收40%的更高關稅,旨在打擊中國出口商長期以來用來規避美國關稅的慣用手段。此舉可能會抑制中國直接輸美產品的需求,以及其他國家供應鏈中使用的中國零部件的需求。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周與中國財政部長會面,繼續進行討論。
明天,中國第二季度GDP數據將公布。市場預期將同比增長5.1%。盡管增速低于第一季度,但仍將上半年GDP增速推高至5.3%,遠高于高層設定的5%左右的年度增長目標。
強勁的出口推動了中國經濟,這得益于5月中旬中美貿易休戰,以及旨在提振國內需求的持續財政支持。這一勢頭促使許多經濟學家預計,北京方面將至少暫時推遲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以保留政策空間,以防八月中旬臨時協議到期后中美緊張局勢再次加劇。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 Xiangrong Yu 上周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政策制定者沒有那么急于出臺政策。”
花旗表示,即將于七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可能“進一步確認采取觀望政策模式,但同時為逐步提供小規模支持敞開大門”。
人民銀行已表明寬松政策立場不再那么溫和。上個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會議后發表聲明,放棄了此前承諾的降息和適時注入長期流動性的承諾,而是表示將靈活調整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
盡管如此,前期出口刺激和前期財政支持措施帶來的提振作用可能會在下半年消退,這或許會增加今年晚些時候采取更多政策行動的必要性。
花旗和野村控股的經濟學家預計,到年底,政策利率將下調10個基點,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50個基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