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京校協同·智啟未來”校城融合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論壇發布了三項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的代表性成果。
成果一:“師承萬象”基礎教育大模型
作為首批北京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之一,基礎教育北京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平臺由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未來”)共同建設。
在市教委的具體指導下,北京師范大學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研究中心”)和好未來共同研發了首個緊扣新課標知識體系的基礎教育大模型“師承萬象”,實現了對新課標的深度理解,具備知識理解型智能解題、啟發引導式智能答疑、情境創設型智能出題、素養導向型教案生成等教育能力,能有效響應教育場景的實際需求,提升了模型在實際教學中的實用性和專業性。
目前,該模型已封裝為一體化應用系統(https://smartedu-bnu.tal.com/),入駐市教委AI應用超市,海淀、東城等區已有60余所學校試用。
成果二:“北極星”基礎教育大模型評測場
為落實《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2024-2027)》,規范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在市教委的指導和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先期編制并發布了團體標準《人工智能基礎教育大模型評測指標與方法》。
依據標準,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了首個基礎教育領域的大模型評測場“北極星”,突破了傳統解題評測局限,更加關注新課標要求的啟發引導、素養導向、情境創設等教育能力評估,填補了教育大模型在真實教學場景中的評測空白。
目前,“北極星”V1.0版本正式上線,已全面評測50多個主流大模型,評測榜單將通過網站(www.bnueval.com)向公眾公布。
成果三:《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及案例集
自2024年4月以來,市教委啟動了中小學校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工作,并委托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北京電化教育館)承擔試點學校的實踐指導、案例遴選和成果提煉任務,力求探索人工智能應用的實踐路徑、培育一批創新標桿場景。
為總結試點工作,系統呈現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路徑和應用成果,雙方聯合編寫了《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應用》藍皮書。藍皮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與教育人工智能部門主任親自作序,并得到了一線老師和相關專家的高度認可。
配套編制的典型案例,則集中呈現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經驗做法,將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規?;瘧锰峁┛茖W參考與實踐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