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鋼梁角度再調5厘米,穩(wěn)住,慢慢來。”7月3日下午3點半,烈日炙烤下的崇啟公鐵長江大橋施工現(xiàn)場,110米高的作業(yè)平臺上,班組長邸亞龍正帶領作業(yè)團隊,開展拆除內腔支架的工序。
此時,室外溫度已達33攝氏度,邸亞龍身穿深藍色工裝,頭戴安全帽,穩(wěn)穩(wěn)地蹲在作業(yè)平臺上,汗水順著臉頰、下巴不停滴落,打濕了工裝。
“項目施工標準高,圖紙設計比以往都復雜,工期也很緊張。”邸亞龍顧不得擦汗,繼續(xù)盯著每一處工序,“心里想著早點通車,早點看到大橋橫跨長江的樣子,再苦再累都值。”
邸亞龍負責的團隊共有14人,包括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不同工種。每天清晨五點,他便準時到崗,檢查鋼筋間距、核對鋼筋數(shù)量、確認焊接質量,手把手指導施工難點。從清晨到傍晚,每一道焊縫、每一節(jié)鋼梁,幾乎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指紋。
在他身邊,來自安徽的51歲鋼筋工李景軍正踩在炙熱的鋼筋架上,一根接一根綁扎鋼筋。每天,他要完成150根左右的綁扎任務。摘下被汗水浸透的手套,他那雙滿是老繭的手掌顯得格外粗糙。
“鋼筋曬得燙手,溫度超過50℃,有時候一不小心皮膚貼上去,就像被火燙了一下。”李景軍告訴記者,“所有工程都是按照施工進度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來的,上一道工序結束,下一道工序就必須跟上。”
作為滬渝蓉高速鐵路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崇啟公鐵長江大橋全長4.09公里,橫跨長江北支,是江蘇啟東與上海崇明的主要連接通道。眼下,大橋已全面進入鋼梁架設階段,3號、4號主塔累計高度突破109米(不含塔座),北岸引橋正加緊進行公路移動模架首孔現(xiàn)澆梁工作。
凌晨五點半開工,中午十點避暑休息,下午三點復工,這些建設者們把身體節(jié)奏交給了溫度計。為了保障工期,他們將時間精準分配到每一次焊接、每一個定位。
“現(xiàn)場配備了藿香正氣水、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藥品,還設立了納涼點,不定時送上西瓜、綠豆湯等消暑食品。”北岸工區(qū)技術負責人劉逍介紹,我們還安排灑水車不間斷噴灑降溫,盡力降低高溫帶來的影響。
來源:啟東日報作者:盧靚 倪天偉
作者單位:啟東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