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50歲的王某在黔江區中醫院完成了髖關節置換手術。
可王某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居民,他為何要到黔江做手術?
“咸豐周邊,黔江的醫療水平最高嘛。髖關節置換這種大手術,還是到黔江做穩妥些。”手術后恢復情況良好,王某一臉笑容。
統計數據顯示,由區外前往黔江就醫的人員,2024年占比達39.6%。
黔江中心醫院,醫護人員正在為患者進行檢查。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黔江,素有“渝鄂咽喉”之稱,東北、西北與湖北咸豐縣、利川市相鄰,南及酉陽,西抵彭水。近年來,黔江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通過借智借力、苦練內功等方式深化醫療領域改革,著力打造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全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借智借力
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
黔江區中醫院能夠實施髖關節置換手術,源于魯渝衛生協作——黔江區中醫院與山東省日照市中醫院打造了“站立行動”。
“日照市中醫院不僅派遣醫療專家到我們這里開展支醫服務,還手把手帶‘徒弟’,讓我們能夠獨立完成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等手術。”黔江區中醫院黨委書記孫章華介紹,通過向高水平醫院借力借智,黔江區中醫院在渝東南地區率先開展了血管內超聲技術、可吸收生物支架植入術等多項醫療新技術。
腹腔鏡檢查+膽總管中下段腫瘤切除+腹腔淋巴結清掃+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膽囊切除術+門靜脈修補術……日前,在黔江中心醫院(重慶大學附屬黔江醫院),歷時三個半小時,在醫務人員的齊心協力下,一名膽總管惡性腫瘤患者成功得到救治。
如此高難度且復雜的手術,黔江中心醫院是如何順利完成的?
“手術前,我們多次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進行了網絡遠程會診。”黔江中心醫院腫瘤科負責人介紹,考慮到患者情況極為復雜,手術實施難度較大,經家屬同意,最終商定邀請華西醫院團隊來黔江指導手術。這場手術就是在華西醫院專家團隊與黔江中心醫院肝膽外科骨干團隊通力合作下完成的。
“我們與重慶大學、吉首大學兩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實現醫院與高校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與華西醫院、重醫附二院兩家綜合性醫院緊密合作,在醫教研協同發展上進行深度合作,不斷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黔江中心醫院負責人介紹,醫院還充分借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急救中心、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三家專科特色突出醫院,建立幫扶關系和合作關系,通過專家支援、技術平移、遠程診療等多種方式提升醫院緊缺專業服務能力,充分利用重點專科的引領作用和輻射作用,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
苦練內功
提高醫院醫療救治水平
今年5月,彭水一對年輕夫婦,將一面錦旗送到黔江區婦幼保健院。
原來,去年年底,夫婦倆帶著早產且剛滿月的孩子在黔江區婦幼保健院體檢時,醫護人員為孩子進行了眼底病變篩查。
“篩查發現孩子存在眼底病變的風險,建議父母及時到重慶中心城區復查并通過手術治療。”黔江區婦幼保健院兒保科護士長田穎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眼底病變會造成視網膜脫落乃至失明,“源于此次篩查,孩子的病得到了及時治療。”
黔江區婦幼保健院的兒保科成立于2013年,但直到2024年年初才開始開展兒童眼底病變篩查。
“這得益于近年來醫院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黔江區婦幼保健院院長楊勝江介紹,一方面,該院把醫護人員送到四川大學華西婦產兒童醫院、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等進行培訓,著力提升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柔性引進11名專家、3名“銀發”高級人才,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救治水平。
一家醫院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答案是修煉好內功,從專業水平、服務質量、內部管理、人才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
黔江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黔江醫療衛生系統不斷加快重點專科學科建設,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27個、區域重點學科6個、區域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0個,住院醫師(護士、藥師)規范化培訓基地7個,在渝東南片區率先開展醫療新技術30余項。
在此基礎上,黔江構建起醫檢“互認圈”,醫學檢查檢驗結果實現全區、全市公立醫療機構互認。截至目前,黔江公立醫療機構跨醫院調閱影像檢查結果63754人次、互認4608人次,調閱檢驗結果15854人次、互認5431人次,醫學影像實體膠片數字替代率達80%。
向外擴展
構建區域醫療服務新格局
去年5月4日,黔江中心醫院區域遠程心電系統接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連湖鎮衛生院醫生上傳的一份心電圖,得知患者為中年男性,突發胸悶、大汗淋漓。
“查看心電圖后,我們考慮患者是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黔江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值班醫生介紹,由于連湖鎮衛生院不具備相關醫療條件,在征得患方同意后,立即將患者轉至黔江中心醫院急診PCI進行救治。
當天下午1點,患者被推入手術室,下午1點58分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該患者的脫險經歷,是黔江對外構建區域醫療服務新格局的真實寫照。
黔江建立了區域醫學影像診斷、遠程心電、醫學檢驗、消毒供應、病理診斷“五大中心”,通過區衛健委信息平臺,與基層醫院聯通,同時向周邊區縣擴展,實現資源整合化、運行網格化、服務系統化。
“我們還充分考慮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需要,以及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和渝東南片區中心位置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黔江區梯次化響應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黔江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黔江建設了梯次化衛生應急隊伍,力爭實現“0分鐘”公眾自救互救、“3分鐘”院前急救、“30分鐘”快速小分隊出發、“1小時”市級專家隊伍出發、“2小時”縣級應急隊伍出發、“3小時”市級應急隊伍出發建設目標,有效保障片區應急救援工作。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王子蒿
原標題:四成就醫人員來自區外 在渝東南片區率先開展醫療新技術30余項 黔江全力打造市級區域醫療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