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國內汽車市場熱點不少,安排兩次上市的車型恐怕聞所未聞,但現實就那么真實。智界S7,帶著上市爭議面世的一款車型。同時,他也是鴻蒙智行旗下的首款轎車。
文/圖·于文浩
現在的華為智選車鴻蒙智行品牌旗下已經湊足了五個品牌,分別是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不同品牌華為分別與不同汽車廠商合作開發生產,問界是賽力斯、享界是北汽、尊界是江淮、尚界是上汽,而智界S7是與奇瑞合作的。所以,我們能看到這臺車上有奇瑞的造車影子和理念,也有華為智能系統的融合。
智界S7對外觀設計提出了OneBox的理念,模糊了傳統的三廂轎車設計風格,線條更圓滑飽滿,盡可能壓縮車頭與車尾的空間,把更多的尺寸留給乘坐空間,這或許是純電轎車最理想的設計,也使得這臺車整車風阻系數僅有0.203。同樣有這種設計理念的是奔馳EQ系列,EQS和EQE設計的更加極端和夸張,但當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來看,大家更認同燃油車延續下來的設計審美。
前臉“華為”的辨識度很高,笑臉的家族語言貫徹到所有“界”字輩車型,基本上很難讓人想起他的另一個兄弟奇瑞星紀元。另外,智界與享界一樣沒有獨立的車標,車頭只使用“LUXEED”英文來證明其身份。同時,為了讓外觀看上去更富有動感和特點,Ultra是可以選裝黑化的運動套件,包括前后包圍、側裙、尾翼和21英寸鍛造輪輞。當然,紅色的Brembo卡鉗是Ultra版標配的。尾部橋式的貫穿燈組現在很常見,不多見的是尾門開啟按鍵隱藏在LUXEED英文車標的“D”字母中。
對內飾設計現在想省成本的同時做出差異化并不容易,能看出智界S7下了些功夫,階梯式的中控臺有點兒阿維塔的味道,但沒做的那么極端,12.3英寸的矩形儀表盤離駕駛者距離稍遠,基本上視線與其他車型HUD位置重合,省成本且討巧的做法。方向盤類似橢圓形,打方向的順手感一般,這種類型設計做得最好的是標致家。中控中央的HUAWEI SOUND圓環音響系統很有辨識度,“鉆石”切割的反光效果很顯高級。
15.6英寸中控屏用的是鴻蒙系統,很熟悉的操作界面,現在很多自主品牌都在模仿,遺憾的是奇瑞造的電動車也省去了傳統的車載收音機配置,取而代之的是依賴網絡的云聽。除此之外,整個前面亮點也不少。副駕帶上下兩個儲物格,上方利用階梯式設計在平臺處做了個工作臺,打開后可以作為女性的首飾盒,同時配合遮陽板上可調節的化妝鏡使用。而下方的傳統手套箱開關隱藏在屏幕當中,暫時還不能通過語音指令開啟。還有一點是車門板上的窗戶升降按鍵由傳統的上提下按改成了前后撥動,初上手時需要適應一下。
另外,第二排的空調和座椅加熱、通風控制按鍵整合到了車門板的黑色飾條中,通過觸控操作,有新意且有科技感,不過入門Pro版是需要選裝的。有了華為的加持充電部分也有亮點,前排支持雙50瓦手機無線充電,前后排3個Type-C接口支持66瓦有線充電。
初從搭配運動套件的Ultra版外觀看,這臺車應該更偏重于運動調校,尤其雙電機四驅最大功率已經到了496馬力,百公里加速能有3.3秒。但作為傳統車企的奇瑞顯然知道用戶最終想要什么,所以,這臺車真實的表現則是以舒適性為主。不過,他又沒有完全向舒適妥協,畢竟調校出自奇瑞之手,該有的操控性還是不能放棄的。因此,從經濟到運動,每種駕駛模式的加速感有不小的差異性。
轉向調的有些靈敏,營造出指哪打哪兒的精準性,這也跟換裝了21英寸輪胎有關系。底盤的調校稍有些糾結,舒適中能感到懸架處理的韌性,過彎支撐性不錯,但即便用上了空氣懸架也沒有很好的過濾爛路傳上來的振動感,尤其對后排乘坐的舒適度有所影響。這個調校有一絲德國車的影子,只是整體性欠缺,緊急變線能感到尾部的跟隨性不及時,有種開大車的錯覺。
智能駕駛輔助部分不在這里占用時間了,之前以這臺車為例介紹了華為的智駕輔助系統,Max和Ultra版都配上了帶激光雷達的HUAWEI ADS高階智能駕駛,現階段的表現肯定是排第一梯隊的,除高速智駕外,城區智駕、代客泊車這部分配置都需要進行選裝,豐儉由人吧。
作為華為與奇瑞合作的首款車型,能感受出智界S7吸取了雙方造車的優勢部分,也想通過這臺車去俘獲年輕用戶。不過,20-30萬元區間內的競爭對手實力都不弱,加之在以SUV為主的大環境下,從銷量也能察覺同品牌的智界R7會更受消費者青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