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動汽車的標桿,特斯拉一直是全球所有電動汽車對標、學習的榜樣。
而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廠之后,依托中國制造的強大威力,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汽車成本,給全球提供相當有性價比的Model 3、Model Y車型。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生產汽車后,其采用中國零部件的比例持續提升,按照特斯拉的說法,特斯拉中國生產的Model 3和煥新Model Y國產化率已超過95%。
意思就是,特斯拉的汽車中,如果從零件成本占比來看,只有5%的零件是從外面進口的,另外的95%,都是中國供應鏈。
說真的,看到這個數據,我覺得其它眾多的國產車企,應該是覺得挺尷尬的,因為其它國產車的國產化率,反而還達不到特斯拉的水準。
之前網上有數據稱,國內電動汽車(含其它混動)品牌,其國產化率平均為85%的水平,低于特斯拉的95%。
可以說特斯拉用國產零件,賺全世界的錢,而國產車反而用國外零件,幫外國人賺中國的錢?
那為何特斯拉用國產供應鏈,而國產車反而要用國外的供應鏈呢?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崇洋媚外心理,過去長期以來,國內消費者總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認為進口零件就是高端、就是質量好,導到國產車不得不迎合消費者這種“偏見”,不敢用國產零件,生怕被人罵是“偷工減料”。
另外一方面,則是國產配件中,確實有些是不太合適的,很多國產車企也確實是不太信任國內的元件,寧肯多花錢,選擇國外的,相對而言,整體品質更有保障一些。
至于特斯拉為何敢用國產元件?一方面是特斯拉的供應鏈管理相當厲害,對于元件有著非常完整的檢測流程,確保它不會出問題。
另外就是特斯拉作為電動車標榜,它不需要采用所謂的國外零件來彰顯自己的品質,他的品牌就是品質的象征,這一點它確實是比國產車有優勢的。
事實上,目前國產元件也支棱起來了,但是要讓國產車使用國產元件,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不僅需要國產車對國產元件的支持,更需要改變一部分消費者的“偏見”,畢竟車企造車,最終要賣給消費者的,只要消費者“崇洋媚外”的觀念不改變,國產車就不敢多使用國產元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