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鯡魚罐頭
2003年4月1日,一聲悶響,打破了文華東方酒店周圍的平靜。
張國榮從高空墜落,結束了他璀璨又波折的一生。
那一天,無數歌迷影迷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只盼這是愚人節的玩笑。
時光匆匆流逝,關于張國榮自殺原因的猜測從未停止。
然而在今年7月,香港導演王晶爆料“與內地大佬有關”再次掀起軒然大波。
這讓塵封多年的往事重回大眾視野,也讓無數人迫切尋求這背后的真相。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搜狐娛樂】【新浪娛樂】【環球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一、王晶的爆料“與內地大佬有關”
多年來,關于張國榮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抑郁癥、感情問題等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時隔22年,香港導演王晶在短視頻欄目“晶哥大講堂”中透露,張國榮墜樓自殺是多因素導致的。
張國榮的姐姐張綠萍曾公開證實,哥哥所患的是“生理性抑郁癥”。
這種疾病的根源在于大腦化學物質的失衡,和尋常情緒低落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病癥發作時,患者所承受的痛苦,難以言喻。
在2002-2003年期間,張國榮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
張國榮也曾積極尋求治療方法,但是害怕被媒體貼上“精神病”的標簽,而拒絕住院治療。
更致命的是,張國榮還經常忘記吃藥,導致病情不斷惡化。
據王晶報道,張國榮自出道以來就飽受爭議。
張國榮出道初期的演藝道路并不順遂,1977年參加歌唱比賽雖然得了亞軍,但是并沒有受到很多的關注。
然而是在轉投TVB后,1984年憑借歌曲《Monica》才一夜爆紅,演藝事業迎來轉折。
即便在演藝界取得非凡成就后,張國榮還是面對很多質疑。
他與譚詠麟的歌壇競爭中,輸給了譚詠麟,因此張國榮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另外,早期他的演技被認為不如周潤發,像《英雄本色》上映,觀眾只把掌聲送給周潤發,沒有人認同他的演技。
更嚴重的是,有人嘲笑《Monica》爆火是被硬捧出來的,同時2000年“熱·情演唱會”的前衛造型也遭港媒惡意丑化。
這些長期以來積累的挫敗感,也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的心理產生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張國榮內心深處一直懷揣著成為導演的夢想。
2003年前后,一位內地超級富豪找到他,承諾出錢支持他拍攝一部兼具藝術性與娛樂性的大制作電影。
這對于渴望證明自己的全面才華的張國榮而言,無疑是久旱逢甘露。
張國榮對這部電影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全身心地籌備工作,不僅精心構思了腳本,還邀請了眾多圈內好友參演。
一切準備就緒,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這位內地大佬因經濟犯罪突然入獄,資金鏈瞬間斷裂,電影計劃也泡湯了。
王晶在視頻中語氣沉重地表示,那時的他真不知道該如何向那些已經答應出演的朋友交代。
以張國榮的性格,他極其看重承諾和信譽,無法忍受自己失信于人,更害怕看到朋友失望的眼神。
這種心理負擔宛如沉重枷鎖,將他緊緊束縛,令其幾乎窒息。
王晶所說的多種因素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曾經炙手可熱的明星就這樣隕落,難免讓我們感到惋惜。
給人印象一直是溫柔善良的張國榮為何會得抑郁癥,這一切都源于他的原生家庭。
二、抑郁癥潛移默化
張國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1956年出生中國香港九龍,家庭富裕。
然而物質上的富裕并沒有給張國榮帶來一個幸福的童年。
他的父親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縫兼老板張活海,馬龍·白蘭度、加里·格蘭特等好萊塢明星都是這家裁縫店的顧客。
然而父親風流成性,常年在外花天酒地,久而久之母親因為父親的不忠,長期郁郁寡歡,對張國榮也缺乏應有的關愛。
在這樣一個缺乏溫暖和親情的家庭環境中,也導致張國榮內心的自卑和孤獨。
這也為他日后敏感、細膩的性格埋下伏筆。
或許是一時跟父母賭氣,又或許是為了遠離原生家庭。
張國榮并沒有像父親一樣從商,而是選擇出國留學。
但是后來因為父親身體原因,他學業被迫中斷,選擇回國。
成年后的張國榮,憑借著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毅然投身于娛樂圈。
張國榮的演藝事業并非一帆風順,早期的他也曾面臨無數的質疑和挫折。
三、畫面定格在46歲
在音樂和影視方面,他獨特的風格起初并沒有被大眾所接受,甚至還遭受觀眾的冷嘲熱諷。
然而,張國榮并沒有因此放棄,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娛樂圈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后來《Monica》的成功,不僅讓張國榮一夜之間紅遍香江,也讓他正式開啟了自己輝煌的演藝之路。
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阿飛正傳》等每一部都堪稱經典之作。
他的演技精湛絕倫,能夠將角色的內心世界演繹的淋漓盡致,讓觀眾不禁為之動容。
張國榮憑借在電影中出色的表演,他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重要獎項的提名和肯定,成為華語影壇的一代巨星。
然而就在張國榮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一方面,他的感情生活備受外界關注和爭議。
在這之前張國榮曾經有過一段戀情,但是最后以分手而告終,因此張國榮對愛情失去了信心。
但是沒想到是,讓他再次墜入愛河的是--昔日好友唐鶴德,二人再次見面是在一次商會上。
其實,他們幼年時就有過數面之緣。
只是后來,由于所選行業各異,彼此間的聯系便變得寥寥無幾。
此時的張國榮正遭受著外界的壓力和負面評價,唐鶴德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然而唐鶴德不惜辭掉銀行高管的工作,退居幕后,默默地支持張國榮的事業。
如此一來二去,張國榮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體會的溫柔,漸漸地倆人便墜入愛河。
1997年,張國榮在紅館個人演唱會中,大方承認戀情,此后他們被拍的街頭牽手,這張照片被稱為“世紀牽手”。
但是對于那個相對保守的社會環境下,同性之間的戀情并不被大眾所接受,因此張國榮和唐鶴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張國榮在事業上也遇到了瓶頸期,他想要轉型做一名導演,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一位內地大佬的出現,讓張國榮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內地大佬入獄,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者說,張國榮本就是極其敏感之人,做事都追求完美。
長期處于高壓之下,致使其身心皆極度脆弱。
面對事業和愛情的雙重困境,張國榮此時已經患有嚴重的抑郁癥。
在抑郁癥的折磨下,他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經常會感到情緒低落、幻聽等癥狀。
最終在2003年4月1日這天,張國榮從24樓一躍而下,就這樣他選擇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又璀璨的生命。
最終張國榮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6歲,他的離世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結尾
雖然時隔多年,但是每當我們想起張國榮,心中依然會涌起無盡的感慨。
愿天之靈,讓張國榮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他留給我們的那些美好回憶和珍貴的作品,將永遠陪伴著我們,成為我們心中最璀璨的星星。
信息來源
2003年4月3日來源:搜狐娛樂
2018年4月1日來源:新浪娛樂
2012年5月17日來源: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