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活著,張國榮現在已經69歲了。
也許會悠閑地在某個花園喝茶,也許還會偶爾登臺唱一首《風繼續吹》。
或者,在某部電影中,再次演一個讓人心疼的角色。
但這一切,都成了不可能。
因為2003年4月1日,他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24樓縱身躍下。
那天是愚人節,但沒人笑得出來。
他的離世,不僅讓粉絲悲痛,更讓整個華語娛樂圈震動。
22年過去了,關于他的死因,依然爭議不斷。
王晶最近的一番話,讓人再次倒吸一口涼氣。
這位與張國榮有過多年交集的導演,終于揭開了一點不為人知的真相——原來,“那位內地大佬”可能是壓垮張國榮最后的稻草。
一、他出生時,身邊全是金錢,卻沒有溫暖
張國榮出身于香港名門。父親張活海,是鼎鼎有名的“香港剪裁之父”。
他們家開的是高檔西裝店,為好萊塢明星做衣服。
從小,張國榮穿的是最好的、吃的是最貴的、學的是最貴的學校。
但這些,沒給他多少快樂。
父親整天不在家,母親脾氣暴躁。兩人爭吵不斷,一吵就摔東西,一摔就是整夜。
張國榮小時候,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角落,塞住耳朵假裝聽不到。
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感受不到愛,反而經常被忽視。
哥哥姐姐都過得像“別人家的孩子”,唯獨他不被期待。
他從小不愛念書,17歲就去英國留學,結果一年沒念完就回來了。
因為父親“騙”他說家里破產了,其實是想把他拽回香港學生意。
但張國榮骨子里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喜歡唱歌,愛演戲,夢想是舞臺。
于是,1977年,他背著家人偷偷報名參加了麗的電視臺舉辦的歌唱比賽。
他唱了一首《American Pie》,居然拿了第二名!
就這樣,張國榮正式出道了。
二、出道不被看好,一路全靠硬撐
早年間,沒人看好他。
唱歌被說“像小雞”,演戲被嘲“娘”,就連長相都被罵“妖氣太重”。
第一次登臺,臺下觀眾起哄:“回家吧別丟人了!”
那幾年,他是被全港娛樂圈嘲諷最狠的藝人之一。
留言機里全是辱罵,他聽完一條又一條,然后告訴自己:忍。
1983年,他靠一首《風繼續吹》熬出了頭。
隔年,《Monica》爆紅,張國榮一夜之間變成紅遍大街小巷的偶像。
但是,紅也帶來了更多非議。尤其是在他與譚詠麟競爭金曲獎時,爭議如潮水一般涌來。
一個唱歌“太女人”的男人,一個“作風特立”的藝人,開始被貼上標簽。
“叛逆”“離經叛道”“不男不女”……這些詞從未離開過他。
可他不在乎。
他說:“你不喜歡,我就唱到你喜歡。”
三、感情之路一路坎坷,最后卻最深情
張國榮的感情經歷,其實很復雜,但也簡單。
他曾愛過幾個女人——和初戀分手,是因為對方出國;
向毛舜筠求婚,卻被拒絕;深愛雪梨,最后卻是背叛收場。
每一段感情,他都用心投入。但最后都帶著遺憾結束。
直到,他走到唐鶴德身邊。
唐鶴德是他少年時期就認識的好友,后來變成了唯一的伴侶。
兩人感情穩定多年,低調而堅定。
但因為性別問題,在當年社會里,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有人冷嘲熱諷,有人造謠抹黑。
一次,兩人手牽手出現在街頭,第二天八卦雜志鋪天蓋地。
風言風語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但他從不否認,也從未躲藏。
他說過,真正的愛人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而唐鶴德,一直都在。
四、《霸王別姬》之后,他就變了
1993年,《霸王別姬》上映。
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成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角色。
這部片拿下金棕櫚獎,張國榮也被國際認可為影帝級演員。
但代價很大。
為了入戲,他學習京劇、男旦身段、唱念做打。
為了角色,他幾乎放棄了自己,變成了“程蝶衣”。
拍完戲后,別人都出戲了,只有他還沉浸其中。
他開始變得敏感、陰郁、不安。
很多人說,那部戲之后,他就不是以前的張國榮了。
有人說,他瘋了。有人說,他變了。
可沒人想過,他只是太入戲,又沒人幫他走出來。
五、王晶爆料:那位“內地大佬”,成了最后的打擊
22年后,王晶突然說了一番話。讓人再次陷入深思。
他說,張國榮其實早就想轉型當導演。
有一位內地的大佬,當時答應投資他的導演夢,信誓旦旦。
張國榮開始籌備,找人、寫劇本,干勁十足。但突然,那位大佬出事了,被抓進去了。
所有投資項目全部叫停。張國榮一夜之間從“準備拍片”的導演,變成“夢碎”的普通人。
那種打擊,比一場失敗更可怕。
他本來就有抑郁癥,那一刻,可能心防徹底崩塌。
而在醫學上,他的抑郁是偏“生理型”的。不是情緒問題,是腦內物質不平衡。
醫生曾建議他定期服藥,但他常常因為工作忙忘了吃。有時幾天不吃,就會情緒失控。
身邊的人都看得出來,他有時候“像變了一個人”。
其實他已經嘗試過結束自己幾次,幸好都被救回來了。
可那一次,沒有人來得及拉住他。
六、他走后,整個香港都哭了
2003年4月1日傍晚,他打了最后一個電話給經紀人陳淑芬。讓她五分鐘后在酒店門口等他。
可她沒等來張國榮的身影,卻等來一聲驚天巨響。
張國榮從24樓墜落,46歲的人生戛然而止。
那一晚,整個香港像失去了光。
粉絲徹夜守在文華東方酒店,點滿蠟燭,唱著他的歌。
成千上萬的人為他送別,不管當時是否愛他。葬禮上,張學友、梁家輝、林夕等為他扶靈。
最好的棺木,最昂貴的白玫瑰,都只為送他最后一程。
多年好友Stanley跑在靈車前,只說一句話:“我想保護他,最后一次。”
七、現在想想,其實他只是太累了
他拼了一輩子,從不被認可,到被萬人追捧。
他唱歌、演戲、做人都太用力,太執著。
他太想被愛,太想活得真誠,也太容易受傷。
最后的一紙遺書,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他做了那么多好事,還是換來這樣的結局?
這個問題,也許誰都無法回答。
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是懦弱的人。不是失敗的人。不是逃避的人。
他只是累了。太久太久沒有真正地被理解。
而那個壓倒他的“內地大佬”,只是最后的導火索。
真正壓垮他的,是長年累月的傷害、偏見、失望和孤獨。
結尾
張國榮不是神,他只是個真性情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那么耀眼、那么特別。
每年四月一日、九月十二日,無數人自發紀念他。
他的電影依舊被年輕人追捧,他的歌仍在KTV里傳唱。
他留下的不是悲劇,而是藝術的自由和靈魂的真實。
在浮躁和功利的娛樂圈里,這樣的人,太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