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了兩件事,看得讓人心里舒坦。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兩座城市:一個是在深圳,正午驕陽似火,很多工人,穿著沾滿灰土的工作服,靜靜地坐在地鐵站的角落里休息,有的甚至躺下打個盹兒;另一個是在鄭州,在鄭州地鐵里也出現了同樣的畫面。地鐵站里的一絲清涼,成了工人們躲避酷暑、短暫休整的“港灣”。
相關新聞報道
不就是讓人在地鐵站里歇腳兒?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咱們很多城市——變了,過去講要“管得死死的”“只認規矩不認人”,公共空間要講秩序、要整潔、不能讓閑雜人等影響了形象,總覺得“冷冰冰”,缺少人情味。但當看到深圳、鄭州地鐵的做法,讓工人們進來,歇一會兒,涼快一會兒,讓人覺得,很舒服!這說明了城市的管理者開始明白,公共空間不僅是用來通行的“通道”,它更應該是屬于大家的“客廳”,是可以讓大家感到安心、方便的地方。地鐵站是趕路的“節點”,那它為什么不可以是為勞動者遮陽擋雨的“屋檐”呢?
再說了,城市是誰建的?是這些工人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當然還有很多行業、工種,大家都為這個城市的光鮮亮麗在努力。大熱天工人們想找個涼快地兒歇歇腳,動輒“驅趕”“禁止”!那不等于對自己家的“建設者”關上了門?深圳、鄭州地鐵為建設者主動打開大門,提供方便,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服務型治理”,這正是一個城市管理走向成熟的標志。
網友紛紛表示,這小小的舉動格外動人!因為它回應了工人們那份對尊嚴的渴望。很多時候,他們在這座親手建造的城市里,卻常常找不到歸屬感,覺得自己像個“外人”。我覺得一座懂事兒的城市,就得守護他們的心靈,愛護他們的尊嚴,給他們一個家的感覺。深圳、鄭州地鐵這兩座城市的做法,就是在說,“我看到了你們的付出,記住了你們的貢獻,這份清涼,敬請笑納!”
部分網友評論
“見微知著”。對普通勞動者的關愛和態度,體現出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當一座城市懂得去擁抱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它才能真正成為讓人向往的城市!
圖源來自于網絡
農視點述評員 | 梅青云
責編 | 趙寧寧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楊 巍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溫度融化數字,用視角剖析現實,讓每一聲嘆息都被聽見,每一份堅守都有回響。《農視點》,看懂生活褶皺里的光——這里沒有宏大敘事,只有與你血脈相連、與時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農視點》屬中央新聞網站農視網原創欄目
版權歸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