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如今社會上有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如果窮人的孩子畢業后沒找到工作,回家休息一陣子,就會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說他們“躺平”“啃老”,好像犯了什么大錯一樣;
但是有錢人的孩子回家就不一樣了,父母給買房買車,安排好工作,還被大家夸“孝順聽話懂事” 。
這都是靠父母,為什么待遇就天差地別呢?
我身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兒。
我表弟出身普通家庭,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畢業后一心想去大城市闖蕩,投了無數簡歷,參加了好多面試,不是被嫌沒經驗,就是工資低得可憐,連房租都快付不起。
折騰了幾個月后,實在沒辦法,他只能回家,打算先緩緩再做打算。
他回家后,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開始議論,說他“讀那么多書有啥用,還不是回來啃老”“年紀輕輕就這么沒上進心,以后可怎么辦” 。
表弟心里很委屈,他也想努力,也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再看看我鄰居家的孩子,家里做生意的,條件特別好。
這孩子上的民辦大學,畢業后就沒找工作,父母直接在自家公司給他安排了個輕松的職位,還給他買了一套市中心的房子和一輛豪車。
每次聚會,大家都夸他“真孝順,知道幫父母分擔”“這孩子真懂事,家里條件好還這么踏實” ??蓪嶋H上,他不就是靠家里的錢和關系嗎?
仔細想一想,這種現象背后反映出不少的問題。
窮人的孩子“躺平”,他們真的想這樣嗎?
當然不想!只是現在就業競爭太激烈,每年畢業生那么多,好工作真的難找。
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沒背景、沒資源,全靠自己單打獨斗。
比如這幾年熱門的考公,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個崗位可能有幾百人競爭,很多人考了好幾次都考不上。
再加上現在生活成本又高,工資卻不見漲,很多年輕人就算找到了工作,也是勉強維持生計,根本存不下錢。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回家休息調整,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是想給自己喘口氣,重新規劃未來。可社會卻不給他們包容和理解,一棍子就把他們打成了“啃老族”。
而有錢人的孩子呢,他們從出生就擁有豐富的資源和人脈。
父母的關系網可以幫他們輕松進入好單位,家里的財富可以讓他們衣食無憂。他們不用為生活發愁,不用為找工作奔波,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得妥妥當當。
他們享受著這一切,卻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還被夸“孝順懂事”。這公平嗎?
這種雙重標準的背后,其實是社會階層差異的體現。
社會似乎默認了富人的孩子就應該享受這些資源,而窮人的孩子就必須靠自己白手起家,一旦做不到,就是失敗者。
這種觀念傷了窮人孩子的自尊心,也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呼吁大家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
窮人的孩子努力奮斗值得贊揚,暫時的休息調整也應該被理解;有錢人的孩子享受家庭資源無可厚非,但也不應該被過度夸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著。
同時,社會也應該提供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減少因家庭背景帶來的差異。
企業在招聘時,應該更看重能力和才華,而不是關系和背景;國家也應該出臺更多政策,幫助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培訓資源,讓他們也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不能讓“躺平”和“啃老”成為窮人孩子的標簽,也不能讓“孝順懂事”成為富人孩子的專屬。
只有當社會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每個孩子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這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