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代父母的修煉,從忍住不吼孩子開始。
我倒覺得,根本不是忍住,是徹底悟了:一個人情緒崩到頂點,還想靠吼喚回秩序,那就跟靠拍桌子讓WiFi變快一樣,純屬玄學。
說實話,我以前就是個“高壓鍋式家長”:孩子一不聽話,我就自動進入噴蒸汽模式,氣壓升到80兆帕,家庭氛圍堪比氣象預警。直到有一天,我兒子突然在飯桌上冷靜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做你兒子了。”
我才意識到,情緒是個東西,不是管控,是理解,不是調教,是陪伴。
一、認同比安慰更有用
孩子摔了一跤哭了,你說“沒事”,其實不是在安慰,而是在否認——你沒摔,我看見的不是疼,是你在作。
你覺得你說“沒事”是成熟,孩子聽進去的是“你不配疼”。他要是再懂點事兒,說不定還內耗一句:“我哭,是不是太脆弱了?”
情緒被看見,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比WiFi還剛需。情緒沒被接住,才是真正的“斷網”。
有次我加班回家,精疲力盡。
一進門,兒子像個卡bug的NPC一樣站門口,眼圈通紅。我張嘴第一句就是:“哭什么?又沒出什么事。”結果他抽噎著爆了句:
“媽媽,你都三天沒問我今天過得好不好了。”
后來我們坐沙發上談判。
他說,他今天體育課沒跑完老師讓他重跑一次,他很難過,但又不想被同學笑,就一路憋著,連回家都不敢哭。你說一個七歲小孩,把面子、壓抑、自我控制全整明白了,我作為一個三十歲成年人,連他情緒的門鈴都沒按響。
我朋友家娃,有天考試考砸了,一路回家臉上寫著“別惹我”。
他媽非不信邪,走到門口還來了一句:“考成這樣你還有臉生氣?”孩子瞬間爆炸:“我不是為分數生氣,我是為你這種反應生氣。”
你看吧,有些孩子不是情緒不穩定,是被不講理的大人逼成了“叛逆娃”。
后來他媽學乖了,考試前先鋪臺階:“不管考得咋樣,咱先一塊吃個飯再說。”那頓飯孩子吃得像皇帝登基,考了個中游水平她媽還當成《戰狼3》首映慶功了。
所以說,情緒這玩意兒,堵它越堵越炸,順它,才是王道。
二、共情是技巧,不是天賦
別再說“我都為你好”這種自我感動型廢話了,孩子不需要你一開口就當他人生導演。共情不等于“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而是“我不知道,但我愿意聽”。
很多家長把“陪伴”誤解成“糾錯”,孩子剛開始說煩,他爸已經把解決方案、長遠規劃、三年KPI全規劃好了。
你以為你是清華講師,他以為你是折磨機器。
但其實,有時候共情不需要你像心理學博士那樣分析三層人格結構,就需要你閉嘴聽完一個“我今天不爽”,然后說一句:“我懂你,來,抱一下。”
我舅舅家有個神娃,數學一錯題就嚎啕大哭,他爸每次都上強度:“哭啥?這題不是講過嗎?你自己回憶一下。”結果孩子越哭越崩,最后直接撕卷子。
后來改策略,他爸不講題了,直接說:“看得出來你今天腦子燒壞了,要不要先去吃塊巧克力?”
孩子突然破涕為笑:“爸你太懂我了,我就是低血糖爆表。”
因此,真話可能沒用,好話一定管事。
共情不是放棄教育,而是等情緒過去,再一起談論成長。
三、孩子不是要你完美,而是希望你別瘋得太快
家長最大的問題不是不夠愛孩子,而是太想“立馬見效”。
想靠兩句話治好孩子的焦慮,就跟希望吃一口飯能長高五厘米一樣——那是催生,不是教育。
情緒穩定,不是靠外力壓出來,是靠父母一天天“放下控制欲”培養出來的。當你開始接受孩子不完美的那天,他也才學會原諒自己。
有回我帶兒子做作業,我只是咳了兩下,他立馬說:“你又想發火了對吧?”我當場氣笑了,心想我在你眼里是高壓鍋精轉世嗎?后來看回放視頻,才發現我咳嗽帶顫音、翻書力度像撕協議、筆點題目像掘墓。
怪不得孩子還沒錯題,自己先判斷“生死時速”到了。
后來我練習每次他做錯題都說:“這個我也當年沒搞懂。”他那臉,馬上從“送命題”變“家庭綜藝題”。
我鄰居家爸媽吵了一架,聲音震天響。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插耳塞,后來寫了封信:“你們一吵架,我就覺得這個家不是安全的地方。”他媽看完哭著跑來問我:“是不是我們影響他情緒了?”
我說:“不是你們影響,是你們當著他面上演懸疑劇。”
家長想讓孩子穩定,自己先別當氣象災難。情緒穩定是靠長期示范出來的,不是靠訓出來的。
因此,把“教育”換成“陪伴”,你會發現,孩子更愿意跟你走一程。
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才敢承認自己不完美;當家長肯停下腳步聽聽孩子說了什么,教育的奇跡就會悄悄發生。
“我感受到你的情緒了”,不是一句話,而是一種態度,代表你愿意放下自己,走進孩子的小小宇宙;
“我們一起想辦法”,是你愿意不做指揮官,而是做陪跑者,哪怕他慢得像烏龜;
“感到難過也沒關系”,是你承認情緒不是敵人,而是通向理解的密碼。
因為教育不是寫代碼,不能一鍵運行,更多時候是種樹,今天種下的安慰,幾年后才會長出理解的果實。
所以,慢一點吧,別急著糾正孩子的情緒。你不是調溫器,你是取暖器。情緒穩定的孩子,從來不是靠“壓”出來的,而是被父母一天天“暖”出來的。
別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四季,而你,剛好是他這輩子最像春天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