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瓜果飄香。滿載疏附木亞格杏、伽師甜瓜、兵團唐王古瓜的新疆冷鏈專列,南下粵港澳大灣區;與此同時,荔枝的清甜、陳皮的甘香、鹽焗雞的咸香,也作為“食在廣東”的鮮活名片,在西北大地持續擦亮。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的熱潮,正隨盛夏驕陽節節攀升。6月下旬至今,多場跨越山海、連接南北的特色優勢產品產銷合作盛會,在粵新兩地輪番登場,點燃兩地商貿合作的澎湃激情。
近期召開的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抓好對口援疆任務落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發揮援受雙方兩個積極性,提升對口援疆綜合效益”。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的兩年探索,正是廣東援疆工作落實這一要求的生動答卷:立足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援受雙方合作,暢通廣東、新疆經濟內循環,既助推疆品暢銷大灣區市場,也讓粵品暢銷新疆、進軍中亞。
在粵新兩省區拓展經濟縱深的過程中,一個百億級市場已然形成——截至目前,兩地特色優勢產品雙邊交易超124億元;今年上半年,兩地特色優勢產品雙邊交易超3億元,這也是廣東產業援疆“走在前列”的生動注腳。
古商道煥新機
拓展經濟縱深的長遠戰略
又是一年荔枝紅。嶺南佳果為媒,掀起粵新兩地商貿交流的高潮。在2025年(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商博會”),荔枝展出后,2小時內試吃一空?!敖煌ㄎ锪鞣奖?,我們每到夏天都會買荔枝?,F在吃上荔枝,比以前容易?!睘豸斈君R市民馬先生感慨。
廣東與新疆,關山萬里。然而,市場互聯的基因,早已深植在千年商道上。北宋蔡襄《荔枝譜》(1059年)便記載荔枝“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此外,清代《西域圖志》也描繪了迪化(今烏魯木齊)“商賈云集,貨如山積,含南方茶帛”的盛況。再看疆品銷往廣東,《廣州志》明初記錄“胡商入粵,以皮毛、織毯、香藥貿于三元宮外”。
積淀千年的商貿往來,在當下依然生機蓬勃。除了新疆本地市場,以新疆為中轉樞紐,粵品進中亞也大有可為。以水果為例,相關數據顯示,哈薩克斯坦2024年水果進口量達1.2億美元,中國占比35%。其中甜度高、果徑大的荔枝、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需求旺盛。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埋下深厚伏筆。
粵新商貿交流由來已久。但市場自發交易存在組織松散、規模有限、帶動效應不強等問題,難以支撐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延續兩地商貿傳統,更系統高效地統籌粵港澳大灣區和新疆的資源,釋放兩地消費潛力,是產業援疆按下“升級鍵”的應有之舉。
2023年7月,廣東省黨政代表團赴新疆考察對口支援工作時指出,“要增加經濟縱深,把粵港澳大灣區與新疆更好地聯動起來”。同年,在粵新兩省區高位推動下,“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應運而生——這不僅是廣東產業援疆、消費幫扶走深走實的創新實踐,更是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深度聯通的戰略落子。
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聚合起兩省區生產端、流通端、銷售端的多家頭部企業,包括京東、順豐等物流企業,以及江南農批、北園春、九鼎等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打通產品從工廠田間到消費者手中的各個節點。
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中亞市場事業部總監李麟笑介紹,企業此前拓展新疆市場,并探索出口“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有利于對接大型客商,特別是國際客商?!肮句N往中亞、俄羅斯的荔枝,以妃子笑等大眾品種為主,年銷售額約300萬元。當地人消費能力強,偏愛熱帶水果,我們計劃將掛綠、遲美人等中高端品種推進當地大型商超,花3-5年把市場培育起來?!彼a充。
機制活水奔涌
同頻共振打好營銷主動仗
“第一次到新疆參展,就對接到大訂單,很驚喜?!卑雮€多月前,廣東茗皇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瑜帶著產品到商博會參展。她介紹,一家綜合性企業拋出橄欖枝。如果洽談成功,每年收購產品約200萬元。
粵品北上覓商機,疆品南下亦火熱。近日,兵團三師51團的唐王古瓜,尚未發車便早已被大灣區農貿市場預訂;6月29日,“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名優產品專場推介在廣州舉行,農產品購銷簽約金額達8000萬元;今年疏附木亞格杏上市兩周,銷量達616噸,銷售額約2608萬,較去年整體收購價格上漲5%,銷量增長30%……拼產品、搶訂單的蓬勃氣象,處處涌動。
大市場高速運轉背后,是高效協同的創新機制。傳統的產業支援、消費幫扶體現為由幫扶單位統購包銷解決受援地產品的銷售,存在過度依賴外部輸血、內生動力不足的局限。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第十批廣東援疆工作蹚出產業支援的新路徑——突破傳統對口支援合作中“支援方主導”的模式,更加突出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援受雙方強化合作、齊抓共管,共同推動項目落地。
具體到“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與粵新兩地發改、工信、農業農村、商務、供銷等多部門聯動,打破條塊分割,建立產供銷一體化機制。各駐地工作隊定期調度,按節點推進,并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紓困解難。
謀定而后動。粵品、疆品頻繁亮相,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精心謀劃,打好營銷主動仗。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實施以來,每年在產品上市前,便部署謀劃全年產銷對接與品牌推廣活動。在受援地特色產品上市期間,輪番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鐵、公交車、戶外大屏以及廣州塔、佛山千燈湖等“網紅”地標建筑上連續投放廣告,投放天數超過180天。
機制活、全盤活。援受雙方同步發力,讓產品變“爆品”,也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以豐產豐收凝聚人心:去年,線上線下合力暢通唐王古瓜產銷渠道,助農增收超600萬元,當地瓜果種植面積增至2000多畝,上演了農戶從“不敢種”到“搶著種”的轉變;木亞格杏全網爆火,電商銷售量同比增長了672%,推動1800戶農民收入增長216.3萬元;伽師新梅產業提檔升級,品牌價值躍居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榜第52位......
產值提升,堅定了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今年木亞格杏上市,種植戶麥合木提·納斯爾有感觸地說,“如今杏子不僅是水果,更是增加收入的‘金果子’,它承載著廣東、疏附兩地人民的努力和汗水”。
交易生生不息
打造常新長青的“大巴扎”
疆品、粵品持續在重量級展會上亮相,留下滿滿的“印象分”。廣交會、中博會、商博會、中亞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成為“筑巢引鳳”、促成合作的黃金舞臺。以2025中亞(霍爾果斯)商品貿易博覽會為例,吸引全球超4000家機構與企業參會,架起粵品進疆“出?!钡臉蛄?。
然而,兩地企業的雄心,不只是讓產品在大型展會亮相。“參展賣貨固然重要,但對接穩定的大采購商、經銷商,建立長久合作,才是企業持續參展的動力?!币患倚陆Q蛉馄髽I有關負責人如是說,這也是眾多市場主體的心聲。
展會落幕,合作如何長存?市場主體如何持續獲益?廣東援疆探索出成熟的“打法”: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打造永不落幕的“大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
——打造線上“云集市”,依托廣東省級消費幫扶平臺南方優品搭建“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專區,陸續開設疏附館、伽師館、三師館、廣州館、佛山館、東莞館等9個主題館,兩地名特優新產品1000多款,截至目前線上主題館瀏覽量破2.2億人次。
——建設線下體驗館,消費幫扶體驗館在廣州、佛山、東莞、江門、肇慶、惠州等粵港澳大灣區落地。線下體驗館日均客流量超500人次,節假日客流高峰期日均客流量達2000人次,帶動多款產品成為“爆單王”。
位于東莞市中心的廣東援疆地區名優產品體驗館,牛羊肉、雪菊、核桃等300余款疆品琳瑯滿目。負責人王成介紹,該館時常舉辦產品品鑒、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藝品制作等活動,吸引消費。“館內還定期開展產銷對接會,促成粵新企業合作,2024年已達成1億元銷售額。”
線上線下平臺打造,讓產銷對接更精準。新疆東寶實業集團總裁助理孫鵬評價,有了固定的平臺,根據產品品類舉辦專場活動,企業選品避免了盲目性。同時,平臺有政府、企業、媒體等力量“背書”,企業選品更安心。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不僅交易商品,更交融了生活方式,這也是雙邊交易常新長青的源頭活水。廣州餐飲品牌“物只鹵鵝”銷售總監張元銘敏銳地捕捉到,“這兩年新疆‘粵菜師傅’多了,粵菜館也漸漸興起,粵品正融入當地。這讓公司有信心北上銷售鹵水鵝等預制菜,開拓新疆乃至中亞市場”。
在中亞博覽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高度評價:“依托廣東援疆強勁動力,‘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已成為粵新合作的金字招牌與核心樞紐。兩地企業優勢互補,在產銷對接、技術交流、產業融合上碩果累累,樹立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標桿?!?/p>
從駝鈴悠悠的古老回響,到如今穿梭不息的冷鏈航班專列,“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正為千年絲路注入活力。百億大市場,既是市場繁榮的刻度,更是兩地共謀發展的見證,擘畫出區域協同、互利共贏的合作實景。
撰文: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