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軍是不是真的炸瘋了?
從基輔到敖德薩,烏克蘭全境都在挨炸,斷電斷水成了家常便飯。
以前號稱攔截率100%的烏軍防空系統,現在連70%都保不住了。
美國一邊畫著明年的大餅,一邊悄悄斷供關鍵裝備,這到底是在幫忙還是在看戲?
從精準打擊到地毯式轟炸
現在的俄軍已經徹底放開手腳,基礎設施想炸就炸,什么水電站、供暖系統、鐵路樞紐,統統不放過。這種打法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軍事打擊,更像是要把整個烏克蘭的民生體系給徹底癱瘓。
就拿最近一周的數據來說,俄軍一口氣發射了1270架無人機、39枚導彈,還有近千枚制導炸彈。平均每天要承受180多架無人機的轟炸,基本上就是24小時不間斷的空襲。
基輔的熱電廠被炸得稀爛,變電站也沒能幸免,整個城市多次緊急停電。老百姓洗澡沒熱水,做飯沒電力,這日子還怎么過?
俄軍現在專門盯著鐵路樞紐和變電站下手,這些地方一旦被炸,就等于切斷了烏軍的后勤動脈。
前線的士兵等著彈藥補給,結果鐵路被炸斷了,卡車也過不去,這仗還怎么打?俄軍這招確實夠陰險,不直接和你硬碰硬,而是先把你的輸血管給掐斷。
從戰術層面來看,俄軍這種打法已經從早期的"外科手術式精準打擊",徹底轉變為"地毯式基礎設施轟炸"。
以前還會避開民用設施,現在是見啥炸啥,反正目標就是讓你的整個國家機器停擺。這種變化背后的邏輯很簡單:既然拖不起持久戰,那就直接打擊你的戰爭潛力。
烏克蘭防空失效與民生崩潰
還記得戰爭初期烏克蘭那些神乎其神的防空數據嗎?動不動就宣稱攔截率100%,搞得好像俄軍的導彈都是紙糊的一樣。現在現實狠狠打了臉,攔截率已經掉到不足70%,而且還在繼續下滑。
7月7日那次的空襲,俄軍只用了上百架無人機,就輕松突破了烏軍的防空網。儲油罐被炸漏了,水管也爆了,基輔一天內兩次拉響防空警報,整個城市陷入混亂。這哪里還有當初那種固若金湯的樣子?
問題出在哪里?首先是俄軍戰術升級了。以前是單個導彈或者小批量攻擊,現在是"無人機群飽和攻擊+電子壓制"的組合拳。
幾百架無人機一起上,再加上電子干擾,就算是最先進的防空系統也會手忙腳亂。就像用機關槍打蚊子群,總有漏網之魚。
更要命的是裝備短缺,烏軍的"愛國者"導彈庫存目前只夠維持19天。19天!意味著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不到三周時間,烏軍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就要彈盡糧絕。至于F-16的零部件庫存,更是直接為零。飛機有了,但是壞了沒法修。
烏克蘭的民生環境更是觸目驚心,斷電已經成了常態,斷水也時有發生,供暖系統更是隨時可能癱瘓。老百姓晚上摸黑過日子,手機沒電充不了,家里冰箱也停了。這種日子過久了,人心能不散嗎?
烏方對西方的脅迫式喊話
面對這種困境,烏克蘭政府開始玩起了"威脅論"的把戲。澤連斯基辦公室的葉爾馬克公開要求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去軍事化",這個要求本身就挺荒謬的。你讓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去軍事化?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葉爾馬克還暗示:如果西方不管烏克蘭,俄羅斯將來也會攻擊西方。這種說法明顯是在搞道德綁架,試圖把俄烏沖突包裝成"西方文明對抗俄羅斯威脅"的大戲。但是這套說辭管用嗎?
從北約的反應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北約依然拒絕烏克蘭加入,這個態度從戰爭開始到現在就沒變過。
為什么?因為接納烏克蘭意味著直接和俄羅斯開戰,這個代價北約承擔不起。所以北約的策略很明確:給武器可以,給錢也行,但是直接參戰免談。
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很配合地表示愿意談判,但是前提是烏克蘭必須承認"新領土現實",也就是俄占區的主權歸屬。這個條件對烏克蘭來說當然無法接受,但是對外卻釋放了"俄羅斯并不想無限擴大沖突"的信號。
這種政治博弈的結果就是,烏克蘭的"威脅論"牌越來越不好使。西方國家也不傻,知道烏克蘭是在拿他們當冤大頭。所以援助歸援助,但是不會無底線地投入。
美國大餅與行動落差
美國在這場沖突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微妙。一方面,口頭上的承諾從來不斷,什么"更多支持"、"堅定援助"之類的漂亮話說了一籮筐。另一方面,實際行動卻越來越保守,關鍵裝備該斷供斷供,該拖延拖延。
美國其實已經悄悄暫停了向烏克蘭運送這種關鍵防空裝備,理由是要優先保障本國庫存。換句話說,美國人算得很清楚:幫烏克蘭可以,但不能把自己家底掏空。GMLRS炮彈也是同樣的情況,該停就停,毫不含糊。
德國人倒是想幫忙,試圖秘密采購美制防空系統轉交給烏克蘭,結果美方各種拖延。這種操作說白了就是在告訴盟友:想當好人可以,但別指望我買單。
更搞笑的是美國關于無人機援助的承諾。澤連斯基興奮地宣布,美國同意提供"幾十萬臺無人機",聽起來很厲害對吧?但是仔細一看時間,2026年才開始供應。現在是2025年7月,還有大半年時間,誰知道到時候情況會變成什么樣?
而且據澤連斯基自己透露,美國私下里一直在催促烏克蘭盡快結束沖突。這就很有意思了,一邊畫大餅說要長期支持,一邊又催著趕緊收攤。這種矛盾態度說明什么?說明美國人也知道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但又不想直接說出來。
烏克蘭當然也看出了美國人的心思,所以開始搞自救。澤連斯基宣布已經與歐美達成協議,計劃在2025年內新增數十萬架無人機,重點是提升攔截型無人機的產能。
但是這個計劃靠譜嗎?俄軍單日就能擊落烏軍402架無人機。按這個消耗速度,就算生產再多也是杯水車薪。
說到底,美國的策略很清楚:既要維持對烏克蘭的支持姿態,又不想承擔過大的成本和風險。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畫大餅,既能安撫烏克蘭,又能給自己留后路。至于這些大餅能不能兌現,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這場沖突發展到現在,俄軍的空襲策略越來越狠,烏克蘭的防御能力越來越弱,而西方的援助承諾越來越虛。在這種情況下,這場沖突還能持續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