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網激戰正酣,上海的網球愛好者也沒有閑著,借鑒溫網“白衣飄飄”的傳統,打起了快樂網球。上周末,2025上海城市業余聯賽上海社區健康運動會|社會網球嘉年華暨CTP俱樂部邀請賽在得客會體育中心舉行,滬上網球愛好者揮拍上陣,以球會友。
以球會友:跨代際的網球情緣
此次嘉年華匯聚了從資深前輩到中年骨干的多層次愛好者。海闊天空網球俱樂部的葉先生是上海業余網球發展的見證者,他的網球生涯始于1982年高中時期,當時手持木質球拍在徐匯區淮海網球場起步,與長輩們切磋球技。
“那時候全上海網球場不到20片,我們在復興路上海跳水池網球場(現上海音樂廳附近)的俱樂部就占了9片,”葉先生回憶道。作為上海市最早的業余網球俱樂部——上海復興網球俱樂部的成員,他曾與梅福基、潘家震等老一輩國手競技,見證了網球運動在滬上從少數人參與的 “貴族運動”到逐漸普及的變遷。
如今,上海的網球場已增至2000多片,廠房改造的運動園區、社區屋頂球場等新業態層出不窮。興南網球俱樂部的錢曉便是“網球生活化”的受益者,他因減肥重拾這項運動,如今每周至少打球三四次,“裝備耐用、場地費人均約100元/場,網球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運動。和球友實戰切磋比請教練進步更快,這就是我們享受的快樂。”
抱團發展:社區俱樂部的創新之路
徐一翔是CTP網球俱樂部的會長,他告訴記者,俱樂部正在探索業余網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聯合興南網球俱樂部、海闊天空網球俱樂部等,一起打造社會化網球平臺。
“過去依賴房地產贊助的模式難以為繼,現在我們希望通過會員費制維持運營,所有收入用于場地維護和活動組織,”徐一翔表示,合并后的俱樂部以兩片自有場地為核心,面向全社會開放,計劃推出上海業余俱樂部聯賽,“我們的宗旨始終是‘打球、健身、交朋友’,拒絕營利性質,讓大家玩得開心。”
興南網球俱樂部負責人龔侃藝則帶來了社區網球的鮮活案例。2022年,該俱樂部由鄰里業主打球的小團體發展而來,通過居民眾籌翻新小區球場,實行“會員專屬時段+低價對外經營”模式,如今已與CTP、海闊天空等俱樂部建立聯動。“我們俱樂部很多都是40-50歲的會員群體,既不是專業選手也非青少年,更需要適合的交流平臺,”龔侃藝透露,幾家俱樂部計劃打造專屬小聯賽,讓社區愛好者有更多切磋機會。
文化傳承:從賽事到生活的網球生態
社區體育作為上海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社區和諧、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社區網球運動的蓬勃發展,正是上海社區體育活力的生動體現。
在社區這個最小的社會單元里,網球運動成為連接鄰里情感的紐帶。居民們在球場上切磋技藝、揮灑汗水,在場下交流心得、增進友誼,原本可能只是點頭之交的鄰居,因為網球而變得熟悉親近,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隨之增強。
據了解,2025上海社區健康運動會社會網球嘉年華全年將舉辦4場賽事,涵蓋社區、高校、青少年三個層面,包括國際青少年網球冠軍賽、高校聯賽等,還將聯合HEAD、YONEX等專業品牌豐富網球文化體驗。這一系列賽事的舉辦,不僅為社區網球愛好者提供交流競技的平臺,更將社區體育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讓更多人感受到網球運動的魅力,積極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來。
原標題:《從球場到生活:上海社區網球的快樂生長記》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