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簡稱“浙BA”)溫州賽區正式拉開帷幕,浙江全省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陸續進入“浙BA時間”。與之相映成趣的是,上海近期也相繼啟動了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與上海明日之星籃球爭冠賽。這三項賽事同為區域品牌籃球賽事,各有特色與側重,而浙BA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尤其值得上海方面借鑒。
浙BA現象:把草根狂歡變成城市消費
浙BA禁止職業球員參賽,卻以縣、市兩級聯賽動員了全省最廣泛的籃球人口。更重要的是,它讓賽場外的人流、情緒與錢包同時滾動:門票與景區套票一起賣,政府發放專項消費券,夜市和非遺市集隨賽而設,賽事時間與“雙十一”“雙十二”節點精準疊加。體育、商務、文旅多部門合力,籃球從一場體育活動升級為一場全省參與的生活節。正因如此,浙 BA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草根聯賽”到“城市會客廳”的品牌躍遷,也為“體育強省”戰略寫下最鮮活的腳注。
上海雙子星:體教融合與國際接軌各得其所
在上海,MAGIC 3與明日之星已在不同賽道跑出速度。MAGIC 3把“零門檻”寫進基因,分區賽扎進十六個區的校園和社區,AI數據臺與學校排行榜讓孩子在比拼中完成體育課堂的另一半作業。明日之星則對標FIBA U16,引來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等隊,把“接軌國際”落到十八場實戰賽程,為本土球員和教練打開世界視窗。一個夯實塔基,一個筑高塔,兩項賽事為上海未來籃球版圖提供了堅實支點。
他山之石:浙BA帶來的三點提醒
首先,觀賽流量有待延長為城市停留。東方明珠和南京路的大區賽已證明青少年賽事同樣能聚集人潮,但當前觀眾賽后即散。浙 BA的票根經濟和文旅套餐提示上??稍谇蚱敝庵踩敫鼜姷氖姓溄樱翰┪镳^夜場、商圈折扣、濱江夜跑都可讓觀眾多留一小時、多消費一次上海體驗。
其次,賽事應成為區域協同的流動品牌。MAGIC 3已和蘇浙球隊聯動,明日之星也設有長三角邀請賽,如果能進一步讓IP在長三角流動,將帶來跨城觀賽、體育研學與交通住宿的增量。
第三,情緒共鳴需要城市敘事加持。浙 BA用“襪噻諸暨”“布城柯橋”之類的地域梗激活了情緒場,上海雙子星在品牌故事上仍顯克制。如果結合申城街區文化為每個賽區設計專屬口號,甚至讓明日之星冠軍巡游穿行石庫門與蘇州河,賽事記憶即可轉化為城市符號,放大敘事張力。
未來落點:讓青少年賽事嵌入“上海消費季”
《上海市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提出,體育賽事應成為消費場景創新的核心載體。青少年賽事天然擁有親子陪同、同學打卡的“二次消費勢能”。倘若將浙BA的跨部門聯動機制復制到上海,讓體育、文旅、商務、教育共同“做運營”,MAGIC 3與明日之星完全可以成為“上海消費季”的硬核板塊:白天觀賽,夜晚逛市集;周末看冠軍,工作日進訓練營;少年打球,父母逛展。屆時,賽事經濟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剛需環節。
借鑒浙BA,把賽事做成生活節,把流量留成動能,正是上海青少年籃球賽事在下一階段值得回答的關鍵命題。
原標題:《上海雙子星如何向浙BA“取經”?》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