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集孔孟以來儒學之大成,被后人尊稱為“朱子”。
朱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福建武夷山度過,他在這里著書講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留下了朱子理學的深厚底蘊。
朱熹園又稱“武夷精舍”,初建于1183年,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隱屏峰南麓,是朱熹講學、著書、立說的重要場所,他在此完成了《四書章句集注》等重要著作。
武夷山朱子文化研究中心顧問 周洪艦:武夷精舍是朱熹親手規劃建設的書院,作為朱子學術研究與思想傳播的重要場所,朱子集孔孟以來儒家思想之大成,構建了博大精深的理學體系。
朱熹強調“以民為本”“愛民如子”“體恤于民”等民本思想,他曾積極說服地方官員設立民間社倉,將從官府和富戶借來的糧食存放于社倉內,平時可以將糧食借出,等到秋收后再附帶利息還回來。經營幾年后,社倉便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儲備糧”,可以在必要時賑濟災民。后來各地相繼效仿,據明嘉靖《建寧府志》記載:“社倉,前賢創之,后人因之,皆惠政也。”
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張品端:朱熹在五夫創辦社倉,是朱熹民本思想的重要實踐。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提到,“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今天,我們一定要以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愛民、敬民、富民。
距離武夷山約50公里的五夫鎮是朱熹少年時代生活、學習的地方,他的理學思想從這里萌芽。曾寫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
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陳國代:這首詩一方面寫出了老師對朱熹個人品德的養成、社會治理的能力以及民生問題的解決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朱熹遵循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要像朱熹一樣,尊師重教、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與處事能力。
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猶在。近年來,當地依托朱子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在精心打造的“理學小鎮”,游客可體驗傳統書院文化,感受濃厚的儒學氛圍。
大型山水史詩《月映武夷》用創新的舞臺表達演繹出朱熹的成長足跡,使觀眾在武夷山水與哲學思考中,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對話。當地還推出特色研學旅游線路,吸引眾多學子前來探尋朱子文化之源。
武夷山市五夫鎮黨委書記 劉峰: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我們通過“農文旅+研學”融合發展的模式,引導學生培育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價值觀念。我們要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賡續歷史文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