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讀書人多
藏書樓也多
天一閣、文瀾閣等皆為名樓
一座座書院、藏書樓
承載著詩畫江南
博雅精深的歷史底蘊
流淌著書香浙江
自古以來的文化基因
浙學書院地圖(征求意見稿)
2024年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浙江先后立項姚江書院、五峰書院、蕺山書院、鼓山書院、仙巖書院、羅山書院、明招書院、萬松書院等傳統書院,以及文瀾閣、天一閣、嘉業堂、玉海樓等藏書樓展陳提升與運營活化項目,并逐步在各地開展傳統書院基礎情況摸底。
近期,根據文保單位數據與此前文旅資源普查數據,梳理全省130余家保留至今或原址修復復建的傳統書院,以此為基礎,繪制了《浙學書院地圖》(征求意見稿)。考慮到游客可看性,此次地圖僅呈現已原址復建或舊址仍在的傳統書院與藏書樓。
小布選取了部分書院為大家簡要介紹↓↓
杭州市
據《浙江古代書院》記述,北宋初年,余杭龜山書院建立,為杭州最早的書院。杭州全市擁有各類傳統書院近20所,其中萬松書院(舊稱敷文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被譽為杭州“四大書院”。
杭州孔廟
位于杭州市上城區府學巷8號
建設時間:1131年
代表人物:
簡介:杭州孔廟(碑林)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一度被南宋王朝增修為全國最高的學府——太學,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廟所在地,在元代時曾有“甲東南為杰觀”之稱。
萬松書院
位于杭州市鳳凰山上北萬松嶺上
創立時間:1498年
代表人物:王陽明、袁枚等
簡介:萬松書院曾名太和書院、敷文書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時任浙江右參政周木推動建設,奉孔子像,聘請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績主持院務,世代相襲,是明清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
文瀾閣
位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孤山路25號
創立時間:1784年
代表人物:乾隆、丁丙、馬一浮等
簡介:文瀾閣是我國唯一保持著書、閱共存的著名藏書樓,為中國歷史悠久的藏書文化傳統提供了獨特的見證。文瀾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清乾隆年間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在全國范圍內修建的七大官府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僅存的一閣。
求是書院
位于杭州市上城區大學路160號
創立時間:1897年
代表人物:林啟等
簡介: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以普慈寺為院址,籌建新式學堂,定名為求是書院,開啟了浙江近代新型高等教育的先河,后幾經更名,歷經“浙江求是大學堂”“浙江大學堂”“浙江高等學堂”“浙江高等學校”、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國立浙江大學,直至成為如今的浙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文理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之一,在中國的近代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寧波市
寧波書院可以追溯至唐代,興盛于宋代。據《寧波市志》記載,唐大中四年(850年)象山縣令楊弘創辦的蓬萊書院,成為寧波最早的書院。明清時期姚江學派、浙東學派持續興盛,有中天閣、姚江書院、鏡川書院、甬上證人書院、月湖書院等聞名海內。
姚江書院
位于寧波市余姚市龍泉山下
創立時間:1639年
代表人物:沈國、管宗圣、史孝咸、史孝復等
簡介:姚江書院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因余姚人沈國模、管宗圣、史考咸講學于半霖,因建義學,祀先賢王陽明,成為明末清初浙東地區傳播陽明心學的大本營,形成了中華學術史上的著名學派——“姚江學派”,故名姚江書院。
甬上證人書院
位于寧波市海曙區西郊管江岸白云莊
創立時間:1668年
代表人物:黃宗羲
簡介: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為繼承其老師劉宗周(蕺山)的證人書院傳統,為“申其師說”,于康熙七年(1668年)在寧波創辦。康熙六年(1667年),寧波學子萬斯大等27人赴余姚向黃宗羲求學,返回后成立講經會,次年黃宗羲受邀赴甬講學,正式更名為“甬上證人書院”。
天一閣
位于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10號
創立時間:1566年
代表人物:范欽
簡介:天一閣,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時任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因獻出珍本638部以編撰《四庫全書》,在全國藏書家中貢獻最多,被推舉為民間藏書樓的典范和樣板。天一閣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錄等史料性書籍居多,珍槧善本8萬余卷。
溫州市
溫州自古重視教育,文風鼎盛。早在晉太康(280年-289年)年間,平陽便建立橫陽學宮,為浙江第一所地方官學。東晉太寧初年(301年),永嘉建立郡學,即后來的溫州府學,是浙江最早建立的府學之一。
東山書院
位于溫州市鹿城區府學巷中山公園內
創立時間:1732年
代表人物:王開祖等
簡介:宋皇祐年間(1049年-1053年),王開祖講學郡城東山,為溫州有書院之始。“席下常數百人,故世稱東山書院云”(明孫昭《重建東山書院記》)。清雍正年間,東山書院移建于積谷山麓。王開祖東山講學開創永嘉學術之風氣,王開祖之后,永嘉學術至葉適等人集大成后發展為永嘉學派。
仙巖書院
位于溫州市甌海區仙巖景區
創立時間:1184年
代表人物:陳傅良
簡介: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仙巖書院由永嘉學派代表人物陳傅良辭官歸鄉后創辦。書院以“經世致用”為核心思想,培養出蔡幼學等學者,朱熹曾慕名來訪并題寫“溪山第一”“東南鄒魯”,贊譽其學術成就,明代在原址建止齋祠紀念陳傅良,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
玉海樓
位于溫州市瑞安市玉海街道忠義街
創立時間:1888年
代表人物:孫衣言、孫詒讓
簡介: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玉海樓由孫衣言、孫詒讓父子所建。孫氏父子敬慕南宋學者王應麟,故取其巨著《玉海》作為樓名,以示藏書“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玉海樓整個建筑群由玉海藏書樓、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組成,總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是浙江四大著名藏書樓之一。
湖州市
宋熙寧五年(1072年),知州孫覺為紀念胡媛而在湖州州學右側建胡媛祠,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知州蔡節改建為安定書院,開啟湖州書院的先河,南朝沈約更是開浙江收聚之先聲,為湖州留下了賡續千年的書院與藏書文化。
清溪書院
位于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縣東街52號
創立時間:1475年
代表人物:俞樾、夏衍
簡介:清溪書院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由德清通判劉永寬創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縣李方榕重建,清代著名文學家、經學家俞樾曾在此講學。
嘉業堂
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南潯古鎮
創立時間:1920年
代表人物:劉承幹
簡介:嘉業堂的原主人劉承幹,是南潯“四象”之首實業家劉鏞之孫。他一生愛書,于1920年在家鄉南潯營造藏書樓,歷時四年落成。嘉業堂的藏書藏以致用、兼收并蓄,鼎盛時期收藏書目達16萬冊、60萬卷。嘉業堂自建成以來,一直秉持藏以致用理念,開放藏書供人閱讀。
嘉興市
嘉興歷史悠久,藏書家輩出,其私家藏書傳統肇始于宋代,自宋代至民國年間,藏書文化代有傳承,藏家眾多,有朱彝尊的曝書亭與項元卞的天籟閣樓,名樓林立,堪稱文化瑰寶。
曝書亭
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廣平路南端
創立時間:1696年
代表人物:朱彝尊
簡介:曝書亭(朱彝尊故居)占地6500平方米,是清初著名學者朱彝尊故居,因朱彝尊著作《曝書亭集》而得名,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紹興市
紹興的書院文化源遠流長,范仲淹創稽山書院,朱熹講學、王陽明傳道,三萬學子云集;劉宗周立蕺山學派,倡“慎獨誠意”,以“無欲常教心似水”為格言,千年府學宮與大通學堂沉淀儒風,其“自修—躬行”的教育路徑至今啟迪深遠。
蕺山書院
位于紹興市越城區環城北路620號
創立時間:1631年
代表人物:劉宗周、黃宗羲、徐錫麟等
簡介:蕺山書院位于蕺山南麓,因明代理學家劉宗周在此講學而得名。劉宗周講學期間,先后從學者200余人。蕺山書院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建,蔣士銓、全祖望、李慈銘等人在此或當院長、或著書講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蕺山書院改為山陰縣學堂。
鼓山書院
位于紹興市新昌縣七星街道鼓山東南坡
創立時間:1534年
代表人物:石待旦、石亞子
簡介:鼓山書院,其前身為宋嘉佑初年(1056年)的石鼓書堂,范仲淹稽山書院山長石待旦、石亞子的讀書之處,是新昌乃至紹興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建筑,是江南形制布局較為規整的書院。
古越藏書樓
位于紹興市越城區北海街道勝利西路503號
創立時間:1903年
代表人物:徐樹蘭
簡介:古越藏書樓由山陰鄉紳徐樹蘭獨立捐資創辦,于1900年集議籌建,1902年“粗具規模”,1903年“告成”,1904年向公眾開放,是中國最早的近代公共圖書館,后歷經紹興縣立圖書館、紹興縣魯迅圖書館、紹興市魯迅圖書館,發展為如今的紹興圖書館。
金華市
金華大興書院始于南宋時期,據方志記載,多達30余所。金華學派的鼻祖呂祖謙曾主持麗澤書院,何基、王柏、金履祥、唐仲友、陳亮先后主理仁山書院、龍川書院、五峰書院,從而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金華學派和永康學派。
明招書院
位于金華市武義縣白洋街道上陳村明招山
創立時間:1167年
代表人物:呂祖謙
簡介:明招講院由金華學派鼻祖呂祖謙創辦,呂祖謙曾在此創立“婺學”,講學期間撰寫的《東萊博議》《古文關鍵》奠定了金華學派乃至浙學根基,吸引千名學子求學。
五峰書院
位于金華市永康市方巖鎮方巖景區內
創立時間:1173年
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葉適、朱熹、王陽明
簡介:五峰書院地處金華市方巖鎮橙麓村壽山坑內,含五峰書院、麗澤祠、學易齋、重樓等建筑,是浙東著名書院,始于南宋,興于明代。這是浙江省內唯一的歷經近千載而延綿不絕持續講學,并在原址上基本保持原貌的書院。
仁山書院
位于金華市蘭溪市黃店鎮桐山后金村
創立時間:1279年
代表人物:金履祥
簡介:仁山書院由金履祥隱居時所建,許謙曾徒步冒雪前來求學。書院歷經多次修建,現存建筑保留清代風格,三間三進,后進兩側設有廂房,總面積約為600平方米,是金華學派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
衢州市
衢州宋元時期書院林立,先后涌現出證誼書院、梅巖精舍(即柯山書院)、清獻書院、明正書院、崧山書院、包山書院、石門書院等眾多知名書院,柯山書院曾躋身全國22座著名書院之列,包山書院舉辦了鵝湖之會的序會——三衢之會。
孔氏南宗家廟
位于衢州市柯城區新橋街
創立時間:1136年
代表人物:孔端友、孔洙
簡介:南宋初年,孔子第48世嫡長孫、衍圣公孔端友率近支族人28戶100多人跟隨宋高宗南渡,因功賜家衢州。120多年后,宋理宗敕建孔氏家廟于衢州。孔氏大宗南渡后,以衢州為中心,族人開枝散葉于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湖北、廣東、江西、上海等地。
包山書院
位于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包山路72號
創立時間:1174年
代表人物:朱熹
簡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間,退隱官員汪觀國在包山故里創建義塾“逍遙堂”,后逐步演變為包山書院。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年),宋端宗賜予“包山書院”匾額,使其聲譽鵲起,與杭州西湖書院、東陽八華書院、婺州正學書院齊名,被譽為“浙江四大書院”之一。
舟山市
自南宋時期起,舟山群島始建了虹橋書院、翁洲書院與岱山書院,其中翁洲書院曾獲得宋理宗御賜匾額,這一時期的書院教育在舟山群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性發展,迅速崛起,辦學起點高、成效顯著。
浙東禮學館
位于舟山市定海區雙橋街道浬溪村
建設時間:2024年
代表人物:黃式三、黃以周
簡介:為紀念晚清禮學泰斗黃式三、黃以周父子(“兩黃”),更好開展禮學文化的深入研究、精心展示與廣泛傳播,浙東禮學館于2024年10月建成開館,館區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設有學術展陳館、禮學研學樓、戶外禮學活動場所等功能區域,是傳承“兩黃”學術精神、弘揚浙東禮學的重要文化平臺。
臺州市
臺州自古以來文風鼎盛,文脈綿延不絕。歷史上孕育了眾多聞名遐邇的書院,從臺州首座官辦書院——上蔡書院,到享有“江南第一書院”美譽的桐江書院,現存文獻可考的書院多達一百多座。
上蔡書院
位于臺州市臨海市東湖附近
創立時間:景定三年(1262年)
代表人物:謝良佐、楊棟、王柏等
簡介:景定三年(1262年),為紀念“程門四先生”之一的謝良佐,經謝氏后人建議,時任臺州知州王華甫著手建立了上蔡書院,設有圣則堂、稽古堂2個院堂。
桐江書院
位于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山下村
創立時間:1172年
代表人物:方斫、朱熹、王十朋等
簡介:桐江書院由宋乾道年間(1165年-1172年)方斫所建,因其祖先方英先生為桐廬人,故名桐江書院。方斫以“卓然屹立于眾醉獨醒之中”的學術風范而聞名,被譽為“東南學者表正之師”。
麗水市
南宋時期,處州地區首次形成書院創辦熱潮,青田介石書院,縉云美化書院、獨峰書院,松陽明善書院,龍泉桂山書院和笏洲書院等均創辦于南宋晚期,成為當時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獨峰書院
位于麗水市縉云縣倪翁洞景區內
創立時間:1267年
代表人物:朱熹
簡介:獨峰書院是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紀念地。朱熹離別后,其門生在仙都巖建讀書堂以作紀念。寶慶三年(1228年),青田進士葉嗣昌倡議在鼎湖峰對面的伏虎巖下創建禮殿,作為講學講貫之所,以緬懷朱熹的講學盛事。
來源:浙江文旅政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