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將部分承載著蔣家秘辛的《蔣介石日記》手稿公諸于世,一時間輿論嘩然。緊接著,在圍繞 “兩蔣日記” 所有權與公開的紛爭中,蔣方智怡的名字被反復提及。
蔣方智怡原名方智怡,1949 出生于高雄市一個浙江杭州籍家庭。父親方恩緒官至臺灣“國道”高速公路工程局局長。
方家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方智怡作為最小的孩子,打小備受家人寵愛。16 歲時,經同學介紹,方智怡結識了蔣孝勇。
此時的她尚不知這段姻緣會將自己卷入怎樣的歷史洪流——直到某天在病房里,與身著軍裝的蔣介石四目相對。
那是1960年代的某個午后,陸軍官校學員蔣孝勇因腳傷住院,方智怡捧著蘋果探望時,恰逢蔣介石與宋美齡前來,與他們在病房相遇。
這可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啊,方智怡當時內心緊張得不行,但從小的家教令她依舊能保持大方得體的姿態(tài)。
當時,蔣介石比較嚴肅,沒說太多話,倒是宋美齡十分親和,對著方智怡幽默挑笑道:“方小姐,你的臉圓圓的,明明應該叫圓小姐嘛。”
一番話令方智怡倍感親切,而接下來蔣介石的一句話更令她受寵若驚。
一生講究禮儀規(guī)矩,連吃飯時碗筷擺放都有要求的蔣介石直言夸贊她:“這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樣子。”
原來,方智怡的籍貫浙江杭州,而蔣介石這個人,身上流淌著濃厚的浙江情結,對同鄉(xiāng)的關照近乎本能,對浙江同鄉(xiāng)有著根深蒂固的地域認同,一直信奉“同鄉(xiāng)即親信”的用人哲學,孫媳婦是浙江人,這一點,他首先是十分滿意的。
其次,方智怡雖然從小在臺灣長大,但應答時卻能自然切換的浙東方言,這更令蔣介石倍感親切,讓漂泊多年的老人頓生鄉(xiāng)誼。
最后,方智怡圓融的相貌在傳統(tǒng)相面術中被視作“旺家之相”,這恰與蔣家尋求家族綿延的期待吻合。
所以,第一次見面,蔣介石對這個孫媳婦的印象便十分不錯,說她是真正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夸贊,更足見方智怡得體的舉止給這位家族大家長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她1973 年嫁入蔣家鋪平了道路。
而除了蔣介石,婚前,方智怡同未來婆婆,也便是蔣經國的妻子蔣方良相處得也很好。她親切地稱婆婆為“蔣媽媽”。1973 年,方智怡正式嫁入蔣家,冠夫姓成為蔣方智怡。婚后生活富足,頗受公婆蔣經國夫婦喜愛。
平日里,公婆對她的穿著也從不約束,她在蔣家并未感受到外界所想象的那種壓力。1983 年,蔣孝勇夫婦結婚 10 周年之際,蔣經國特意贈送蔣方智怡一個結婚周年禮物,足見對這個兒媳婦的重視與鼓勵。
1987 年,身為兩個孩子媽媽的蔣方智怡,在丈夫蔣孝勇的支持下,在臺北市林森南路創(chuàng)辦了 “怡興托兒所”。幼教一直是她的個人興趣,但經營初期并不順利。為了補貼托兒所的虧空,她在旁邊開了一家名為 “怡興花苑” 的花店。好在經過她的用心經營,托兒所學生越來越多,還在臺北市托兒所評比中名列第二。
1988 年 1 月 13 日,蔣經國逝世,蔣家子孫失去了重要蔭庇。蔣孝勇和蔣方智怡不得不做出舉家搬遷的決定,他們帶著長子蔣友柏、次子蔣友常前往加拿大定居,并在幾年后加入加拿大籍。1990 年,他們的第三個兒子蔣友青在加拿大出生。1993 年,因孩子上學問題,一家人又遷往舊金山。
1995 年 5 月,蔣方智怡打破禁忌,陪父母前往祖國大陸觀光。她不僅參觀了北京的歷史文物,還專程到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考察少兒教育,并捐贈了一批幼教叢書。1996 年 8 月 2 日,蔣方智怡和丈夫蔣孝勇及 3 個兒子赴奉化溪口祭祖。
然而,命運卻在這一年給了蔣方智怡沉重一擊,1996 年 12 月 22 日,蔣孝勇因癌癥過世,蔣方智怡從此開始獨自面對生活的諸多挑戰(zhàn)。
2004 年 9 月 25 日,國民黨第 16 屆四中全會上,時任黃復興黨部副主委的蔣方智怡首次當選中常委。2007 年 7 月 28 日,在一千五百余名黨代表投票下,她又以第 23 名的得票率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七屆中常委。2009 年,蔣方智怡應青海省臺辦邀請,率領參訪團參加為期八天的青海觀光行。
期間,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強衛(wèi)會見了他們,雙方均表達了促進青海與臺灣地區(qū)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意愿。7 月 20 日,蔣方智怡一行還來到西寧市城西區(qū)秀水路的人民公園,對孫中山先生紀念碑進行了莊重地拜謁儀式。
在蔣方智怡的經歷中,“兩蔣日記” 的相關事件備受關注。“兩蔣日記” 由蔣介石交給蔣經國,再由蔣經國交給蔣孝勇。1997 年蔣孝勇過世前,將日記托付給蔣方智怡,并說明所有權屬于她。在這一過程中,蔣經國的弟弟蔣緯國,蔣孝勇的哥哥蔣孝文、弟弟蔣孝武都沒有提出異議。
后來,經宋仲虎、孔令瑋與宋美齡討論,確認只有斯坦福大學可以簽署暫時保存契約。于是,2004 年 8 月,蔣方智怡以完全所有人的身份與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簽署保管協議。2006 年,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將《蔣介石日記》部分公諸于世,引發(fā)各界高度關注,眾多機構希望正式出版 “兩蔣日記”。
這一舉動引起了蔣孝文獨生女蔣友梅的強烈不滿,她認為 “兩蔣日記” 的所有權應該是蔣經國法定繼承人共同所有。2010 年,蔣友梅控告了日記保管者蔣方智怡。由于 “兩蔣日記” 歸屬權紛爭不斷,出版計劃只能擱置。
胡佛研究所擔心因日記所有權問題被相關人士提告,于 2013 年向美國法院提出 “確定競爭權利訴訟”,將所有可能主張日記所有權的蔣家后代,及臺灣 “國史館” 都列為被告,希望通過民事訴訟確認日記究竟是臺灣當局所有的公共財產,還是蔣家私物。
2019 年 9 月 9 日,經美國聯邦圣荷西法院判定,允許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公開《蔣經國日記》的復印件,2020 年 2 月 3 日,《蔣經國日記》正式對外公開,兩蔣日記復印件于胡佛檔案館閱覽室內開放使用。在這場紛爭中,蔣方智怡曾落淚表示,保存日記是她該做的事,能接受批評她做得不好,但不能接受 “侵占” 的指責。
在家庭方面,蔣方智怡的三個兒子也各有經歷。大兒子蔣友柏畢業(yè)于紐約大學金融系;次子蔣友常獲得紐約大學金融學與經濟學雙學位,兩人合作開設 “橙果設計公司”。
三子蔣友青則曾引發(fā)爭議,2014 年 12 月 26 日,他因恐嚇臺北美國學校,被士林地方法院判處恐嚇公眾罪,判刑 6 月,可易科罰金。蔣友青不服提出上訴,卻在開庭前一天委托律師撤回上訴,全案定讞。蔣方智怡在臺灣政壇的活躍,也屢次因兒子的事情受到影響。
2008 年,長子蔣友柏公然批評連戰(zhàn) “不認輸”,引發(fā)軒然大波,蔣方智怡為此辭去國民黨中常委。而蔣友青的脫序行為,也使得蔣方智怡為保持低調,甚至缺席國民黨十九次黨代會。
蔣方智怡作為蔣介石的孫媳婦、蔣家一員,在蔣家逐漸走向平淡的歲月里,以自己的方式延續(xù)著蔣家的某些脈絡,也構成了蔣家故事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