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共產黨領導了黃(安)麻(城)起義,在鄂東北誕生了第一支革命武裝。
1928年底至1929年初,鄂豫皖地區第一塊紅色根據地﹣﹣黃(安)麻(城)光(山)革命根據地誕生了。
赤衛隊、游擊隊、特務隊等地方革命武裝不斷發展壯大。在陳錫聯家附近,就有游擊隊來來往往經常活動。
這時他已懂事了,也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覺得游擊隊干的事情很神秘,也很偉大。
所以羨慕游擊隊的生活,產生了參加游擊隊的念頭。陳錫聯把想要參加游擊隊的想法對母親說了,母親死活不同意。
她對陳錫聯說:"你大姐二姐,女孩子,只能幫我干些家里的,討飯都不敢去。你弟弟又太小。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你走了,家里怎么辦?"
他說:"不走,又有啥辦法?放牛再不去了,種地不夠吃,討飯受人欺負。
與其全家餓死,不如去當游擊隊,跟共產黨走,興許有條出路。外邊宣傳的人不是都說,共產黨是咱窮人的救星嗎?"
母親還是不同意。她知道陳錫聯的脾氣性格,為了防備他悄悄溜走,每天晚上總是等兒子睡著了她才睡覺。
后來又在他手腕上拴一根線,另一頭拴在她的手上,這樣我一動彈她就能醒。走,還是不走,他也猶豫過。
看到母親疲憊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兩個孱弱無助的姐姐和少不更事的弟弟,他感到家中需要他,離不了他,他不能走。
但是,如果不走,這種食不果腹、受人欺辱的苦日子哪里是個頭?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走。這是唯一出路。
當油菜花黃的時候,一支游擊隊正好住在他們村子附近。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便默默地做好"逃走"前的準備工作。
一天夜里,他假裝睡著,聽到母親打起了呼嚕,姐姐弟弟也已人睡,便悄悄起身,
解下手腕上的線,輕輕推開屋門,回身把門虛掩上,聽聽屋內沒有動靜,就朝游擊隊住的地方跑去……
他之所以參加游擊隊、投身革命,主要原因是:一是為生活所迫、找條出路。二是大革命的影響、共產黨的宣傳。三是自己性格上的原因。倔強任性、不屈服人、疾惡如仇、勇于反抗的性格。
他走的那一年,是1929年4月,還只14歲。他從家里偷偷出來后,頭也不回地一口氣跑到距他們村不遠的童家灣找游擊隊。
進了村子,打聽到游擊隊的住處,他沒敢進屋,就在門口站著張望。這時從屋內走出一個人,40多歲的樣子,見陳錫聯站在門口,就問:"你在這里做什么?"
他當時心里特別緊張,一時不知該說什么,那人又問:"是不是想參加游擊隊?"他連忙點點頭。
那人熱情地說:"來吧來吧!"說著就把他拉進屋里。進到屋里,那人關切地問他:"還沒有吃飯吧?"
說著就給他弄吃的、喝的。接著,他得知這是游擊隊的事務長,黃陂人。
事務長告訴他說,這支游擊隊的隊長是徐海東,副隊長是詹才芳。游擊隊的規模不小,有上百人。
事務長見他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褂子和一條短褲,赤著腳,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來,比著他的身高,把袖子、褲腿剪短,改了一身衣服讓他穿上。
徐海東、詹才芳聽說來了一位"小隊員",就過來看他,告訴事務長要把他照顧好。
同志們也都圍著他問寒問暖,這個給點兒吃的,那個給點兒用的,陳錫聯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我的"武器"是一根竹矛,就是將竹子一頭削尖,放在桐油鍋中一炸,竹尖又鋒利又堅硬,以竹代矛。
1929年,詹才芳同志帶著游擊隊一部,轉到黃安的七里坪,正式編人紅軍。
到七里坪之前,他回去跟媽媽告別,媽媽看到他戴著一頂小軍帽,穿著一身肥肥大大的灰衣服,人長高了,也長胖了,悲喜交集,大哭了一場。
他對媽媽說:"我要走了,當紅軍了。"媽媽知道攔不住,嘆了一口氣說:"由你自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