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華是軍史上文武雙全的能將,若不是建國后調到政府部門任職,55年很可能也會進入開國大將行列。紅軍時為加強對鄂豫皖根據地及紅25軍的指導,1934年6月,周公把程子華派到該軍當參謀長,結果徐海東同志高風亮節,很欣賞程子華的軍政才能,將軍長職務直接讓給程子華,鄂豫皖省委也審議通過了。
所以程子華、徐海東、吳煥先,就是紅25軍的“三巨頭”,功勞很大。長征過程中吳煥先不幸犧牲,徐海東又重新出任軍長、程子華改任政委,帶領部隊與陜北劉志丹同志領導的紅軍隊伍會師。
紅25軍,比陜甘支隊、也就是紅一方面軍早一個月到陜北。但此時還沒有人能預估主力到達的時間,直到1935年10月初,由紅25軍和陜北紅軍合編的紅十五軍團,打贏了關鍵的勞山戰役,才從繳獲的國民黨軍電報中得知,紅一方面軍此前已到達甘肅武山一帶。
大家都非常高興。主力一到,意味著革命有希望了!會師后的紅軍隊伍,力量自然會得到加強,可以繼續在陜北生存下去。于是當即有人反應過來,紅十五軍團得趕緊出兵,去甘肅接應人困馬乏的紅一方面軍。這個提法得到幾乎所有人的支持,唯有時任軍團政委的程子華沒急著表態,若有所思。
隨后他對大家說:這是非常好的消息。但電報日期是一個月前的,部隊一直在轉移,現在主力到哪個位置了,誰能確定呢?如果我們出兵迎接,不光很可能撲空,從甘肅來回還要一個多月時間,根據地有丟失的危險!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鞏固勞山戰役的成果,確保陜北根據地,這樣紅一方面軍來了以后,大家才能真正立住腳。
程子華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冷靜,他講完后,包括朱理治、徐海東、劉志丹等同志,也開始傾向于程子華的建議,確實講得有道理。最終經過研究,紅十五軍團沒有大規模出動,留守根據地等待主力會師。1935年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到達吳起鎮,11月初在甘泉縣與紅十五軍團完成會師。
本來這只是個決策細節,事后也沒多少人在意。但全面抗戰時期延安搞整風,別有用心之人趁機提了出來,說當時大家都支持去甘肅迎接,只有程子華強烈反對,是“居心叵測”。其實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紅十五軍團包含鄂豫皖老紅25軍及陜北當地紅軍,程子華相當于沒有什么山頭:別忘了,之前他是從哪里被派到鄂豫皖的?所以程子華怎么可能不擁護紅一方面軍呢?他非常盼望主力到來。
這件事給程子華造成很大困擾,尤其1942年延安開會時,程子華正在冀中軍區工作,他得知消息卻無法回去當面申辯,郁悶得厲害,成了一塊心病。雖然上級最終沒有深究,也未做出實質性處理,但程子華一直想找機會,向首長及同志們說明情況以正視聽。
終于在1954年彭總主持的一次工作會議上,程子華出席,他詳細講述了當年紅十五軍團的決策過程,是有理有據、從大局出發的,并非“不歡迎”紅一方面軍。并且自己沒有做決定,只是結合實際提出了建議,最終獲得通過,完全符合組織程序。有人惡意污蔑自己,若要處分他愿意擔責。
多數同志是相信程子華的,可事情還是沒完全平息。到六、七十年代時,有人抓著這件事繼續打壓程子華,導致他的處境不佳。直到全國形勢逐步好轉、程子華也復出工作后,他仍然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著重解釋1935年紅十五軍團的討論及決策過程,可見這塊心病,幾乎是跟了程老半輩子。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