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江蘇法治報》頭版頭條
司法救助讓重病的被害人全家看到希望,“守護群眾頭頂安全”高空拋物聽證會開進社區廣場……近年來,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注重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將“人民至上”融入司法辦案,積極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法治需求。
把群眾冷暖記心頭
“群眾事,無小事。我們將黨建引領與踐行司法為民深度融合,讓檢察工作更有民生厚度。”濱湖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舒廣權說。
該院結合“檢察護企”“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打造特色黨建矩陣,形成“一支部一品牌”模式,涌現出“公益先鋒隊”“守護美麗湖灣”“藍蓮花工作室”等精品辦案團隊。
外來務工的楊某因重病失去勞動能力,用人單位卻遲遲未落實工傷保險待遇,一家人陷入絕境。經求助,濱湖區人民檢察院不僅支持其申請勞動仲裁,更啟動司法救助程序,聯合民政部門為其辦理低保、聯系醫療救助,持續半年的“暖心接力”讓楊某看到了希望。“找準‘契合點’及時回應群眾需求,我們多次走訪社區、企業,讓群眾看到‘檢察監督’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帶著熱氣的擔當。”濱湖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張子揚回憶道。
在濱湖區人民檢察院,“司法為民”體現在對困難群體“將心比心”的常態化守護。走進街頭、社區、養老機構,針對農民工討薪、老年人防詐等民生痛點推出“訂單式”普法服務;在農民工學法活動周依托新媒體,用“接地氣”的案例講解維權途徑;結合校園欺凌、網絡沉迷、公共安全等熱點話題開展校園法治宣講,惠及9000多名師生。僅2024年該院共開展民生領域普法活動超44場次,覆蓋群眾近4000人次。
每起案件都經得起檢驗
犯罪團伙100余人冒充銀行、中小微企業助貸中心工作人員,誘騙企業負責人辦理貸款,以收取融資服務費等費用為由,先后騙取1000余名被害人5300余萬元。面對堆積如山的合同、轉賬記錄,該院檢察官辦案組連續兩個月加班閱卷,逐一核查被害企業訴求,精準區分“主犯策劃”與“從犯執行”的責任邊界。
“不僅要定性準確,更要讓企業看到司法機關對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絕不姑息的決心。”濱湖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威表示。
近年來,該院依托“藍縷·丹心”黨建品牌,將支部建在“業務鏈”上,黨小組嵌入“疑難復雜典型案件辦案團隊”“優化營商環境辦案團隊”等9個跨部門辦案團隊,設立“黨員責任區”將司法為民要求轉化為踐行“公平正義”的行動自覺。
黨員為主體“沖在前,求極致”,上下一盤棋,把“從政治上著眼”貫徹到實際工作中。該院建立“案件質量評查+辦案流程監控”機制,黨員領銜評查,確保每起案件都經得起檢驗;設立窗口“黨員先鋒崗”,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立“殘疾人”“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權益保護專用接待窗口,對特定群體權益保障的案件優先辦理。
打造“陽光檢察”新范式
“監督者更要自覺接受監督。”濱湖區人民檢察院將發揮黨建引領與深化檢務公開相結合,構建起“開門辦檢察”的新格局。
圍繞濱湖區一處老街消防站,一場特殊的檢察聽證會正在進行:檢察長主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益 心為 公”志愿者作為聽證員,采取“現場實地查看+案件匯報+討論評議”方式,圍繞涉案歷史建筑修繕效果等廣泛聽取各方聽證參加人的意見建議。“面對面監督,讓我們看到檢察權運行的透明度。”參與聽證的人民監督員感慨道。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該院召開公開聽證69場,聽證員意見采納率接近100%。
院領導帶頭對疑難復雜案件主持聽證,邀請人民監督員參與聽證會,由黨員檢察官現場釋法說理,并借助人大代表聯絡站、社會治理中心等工作站點開展活動。同時,通過將12309檢察服務中心升級為“一站式”監督平臺,安排青年干警到窗口輪值接訪鍛煉,為群眾排憂解難;堅持“檢察開放日”活動常態化,邀請教師、社區工作者走進檢察院,近距離了解辦案流程……
“做優做實司法為民,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的新期盼,我們不僅要‘辦好案’,更要‘說好檢察故事’,讓群眾知道檢察就在身邊。”濱湖區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胡穎表示。
來源:濱檢在線
【第251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