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印度對巴基斯坦發起了突然襲擊。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空戰中,巴基斯坦的表現非常亮眼,甚至擊落了印軍使用的“陣風戰機”。
印度的“陣風”戰機進口自法國,而巴基斯坦使用的戰斗機則進口自中國。
最近,“陣風”戰機在軍售領域遭遇挑戰,而法國則妄圖將這口鍋扣在中國的頭上......
陣風戰機的窘境
對法國來說,2025年上半年無疑是“陣風”戰斗機自服役以來最為尷尬的一段時期。
這款曾被寄予厚望、以“全能戰機”自居的主力戰機,不僅在南亞的戰場上遭遇實戰“首敗”,還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連丟大單,令法國防務體系顏面盡失。
5月7日,印度空軍主動出擊,對巴基斯坦實施了一輪突然空襲,意圖通過快速打擊展示其空中優勢。
但印度方面顯然低估了巴基斯坦空軍的反應速度和戰斗力。結果,這場突襲并未奏效,反而引發了一場持續近一小時的激烈空戰。
次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全國講話中高調宣布:印軍戰機在交戰中“被炸得粉碎”,并表示“幾個小時之內,敵人就服軟了”。
隨后,巴基斯坦外長達爾公開了更多戰斗細節,特別提到自中國進口的殲-10C戰機在空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表示,巴空軍共擊落5架印軍戰機,其中就包括3架印度視為王牌的“陣風”。
很快,印度網絡上流出了多張墜毀戰機的殘骸照片,其中一架編號為“BS001”的“陣風”殘骸被確認來自印度空軍。
殘骸圖像還顯示,部分機體結構具有明顯的法式戰機特征,與法國達索公司制造的戰機高度吻合。
對此,法國一位高級情報官員也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承認,確實有一架印度“陣風”在這場沖突中被擊落——這也是“陣風”戰斗機自1986年首飛以來,第一次在實戰中遭到擊毀。
而這場空戰失利,還遠遠不是“陣風”最近面臨的唯一麻煩,法國還在軍售市場上遭遇了另一重打擊。
據秘魯主流媒體《21電視臺》報道,秘魯政府已決定放棄法國的“陣風”和美國的F-16V,轉而從瑞典購買24架“鷹獅E/F”戰斗機,以替換老舊的幻影2000和米格-29戰機。
更讓法國難堪的是,秘魯軍方此前多次對“陣風”表示興趣,而今卻被瑞典輕松拿下訂單。
實戰表現不佳、市場表現失利,這讓“陣風”的光環正在快速褪色。
而法國方面對此似乎并不愿從技術或戰術層面做深刻反思,反而將矛頭指向了中國。
法國的臟水
自從“陣風”戰機在印巴沖突中表現失色、又在秘魯軍購案中被踢出局之后,法國一些軍政機構和媒體便開始有組織地對中國發動指控,企圖將失利的責任外嫁給中方。
美聯社近日援引法國軍方匿名人士的說法,聲稱中國在印巴空戰之后“帶頭散布有關陣風戰機的負面言論”,甚至組織了一場“大規模虛假信息宣傳行動”,目的是打壓法國主力戰斗機的聲譽和銷量。
隨后,一些法國主流媒體迅速跟進,進一步渲染所謂“中國蓄意干擾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工業與戰略崛起”,試圖構建一個“北京有預謀抹黑陣風”的敘事框架。
但這套說辭乍一聽“煞有其事”,細看卻漏洞百出。
首先,法國方面并未能提供任何明確的證據來支撐所謂“抹黑行動”的指控,幾乎全憑匿名消息和推測在“講故事”。
其次,這些爆料自相矛盾,一邊宣稱“陣風戰機因性能太優秀而成了抹黑對象”,一邊卻又回避了5月印巴沖突中多架“陣風”被擊落、實際戰績受質疑的客觀事實。
既然“陣風”如此先進,為何會在實戰中被殲-10C擊敗?
如果說中國是因“嫉妒”而發起攻擊,那么外界看到的,難道不是“陣風”實實在在被打下來了的照片和編號嗎?
更諷刺的是,這種“我們太優秀才被針對”的說法,在社交平臺上迅速翻車。
多國網友并不買賬,反而開始追問法國為何不正視“陣風”在實戰中的表現。
針對法國情報機構和媒體的這番“臟水戰術”,中方并沒有回避,也沒有忍讓。
中國國防部門通過正式渠道回應稱,所謂“中國抹黑陣風”的說法完全是造謠中傷,毫無根據。
與此同時,中方也重申,中國在軍貿方面一貫秉持謹慎、負責任的原則。
這種態度背后體現的是中國對國際規則和地區穩定的尊重,也正是這種姿態,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信任和合作。
可以說,法國方面的指責既缺乏證據,也缺乏說服力,反而把自身推向了國際輿論的反面。
不少分析認為,法國這種做法,只會加劇外界對陣風的質疑。
參考資料:
“法國‘陣風’賣不出去”,賴誰?——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