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3日舉行的哥倫比亞航展上,當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從瑞典“鷹獅-E”戰機駕駛艙中探出身子,對著鏡頭豎起標志性的大拇指時,這場備受關注的南美戰機采購競爭似乎已塵埃落定。
這一看似突兀的決定,實則經歷了數月之久的激烈較量。
就在不到兩個月前的北京,佩特羅曾對中方提出的24架殲-10CE戰機優惠采購方案表現出濃厚興趣。更引人深思的是,當時正值中國戰機在印巴沖突中大放異彩——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成功擊落多架法國“陣風”,書寫了四代半戰機對抗的經典篇章。
為何擁有實戰光環加持的中國戰機,最終未能贏得哥倫比亞的青睞?
性能參數的明面較量
近年來,哥倫比亞空軍裝備更新迫在眉睫。其現役的以色列“幼獅”戰機服役時間已超過三十年,在面對鄰國委內瑞拉配備的俄制蘇-30MKK和美制F-16機隊時,技術代差帶來的壓力日益加劇。
在此次新戰機采購中,我國的殲-10CE與瑞典的“鷹獅-E”成為最終候選機型。
作為第四代輕型多用途戰機的代表,“鷹獅-E”在技術指標上確實表現搶眼。“鷹獅-E”空重6.5噸,最大載彈量卻達7.2噸,展現出卓越的載荷效率。
該戰機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與歐洲“流星”中距空空導彈的組合,使其具備強大的超視距作戰能力。2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和800公里的作戰半徑,也賦予其出色的區域快速反應潛力。
更重要的是,作為西方軍工體系的一員,“鷹獅-E”擁有成熟且廣泛的全球后勤支持網絡,這對哥倫比亞這樣的中小型國家空軍而言具有極大的現實吸引力。
相比之下,中國殲-10CE則以實戰戰績做出有力回應。在印巴邊境沖突中,它成功擊落單價高達2.4億美元的法國“陣風”戰機,打破了西方對四代半戰機性能的壟斷印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殲-10CE創造了在復雜體系對抗環境下擊落先進戰機的真實案例,這比演習數據更具說服力。
除了實戰表現優異,殲-10CE在價格方面同樣占據優勢。4000萬至7000萬美元的報價區間,即便選擇頂配版本,也遠低于“鷹獅-E”9300萬至1.02億美元的單價,性價比優勢顯著。
為促成交易,瑞典薩博公司推出了極具吸引力的一攬子方案,包括瑞典銀行提供的融資支持、長達8年的寬限期,甚至延伸到可再生能源和水利基礎設施等非軍事領域的合作項目。
然而,這份“甜蜜合約”背后隱藏著潛在風險。哥倫比亞不得不考慮長期依賴巴西進行后勤維護的問題,同時擔憂美國可能對F414發動機等關鍵部件實施出口限制。這些不確定性因素,使原本看似完美的“鷹獅-E”交易蒙上陰影。
從紙面參數看,兩款戰機各具優勢,殲-10CE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勝一籌。但真正的決策轉折點,往往出現在數字之外的考量維度。
地緣政治的隱形戰場
為何性能優越且價格實惠的殲-10CE最終未能勝出?其實答案并不復雜。
作為美國在南美最重要的軍事盟友之一,哥倫比亞與美方的防務聯系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為緊密。兩國簽署了《雙邊軍事合作協議》,美軍在哥倫比亞境內設有7個軍事合作站點,年均軍援金額超過4億美元。
若選擇中國主力戰機,意味著哥倫比亞將在核心防務領域突破傳統盟友框架,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事實上,美國對此次戰機采購的干預程度遠超外界預期。據透露,美方曾向哥倫比亞提供極具誘惑力的替代方案,包括以優惠價格供應F-16Block70/72戰機,甚至提出搭配美軍庫存二手戰機組成混合編隊。
更關鍵的是,美方還暗示可能影響哥倫比亞在“米勒法案”框架下的軍事援助撥款額度。
這些舉措,對于哥倫比亞來說,構成了無形的壓力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鷹獅-E”是瑞典制造,但其核心動力系統通用電氣F414發動機完全受美國出口管制機制控制,這為美方保留了重要的干預空間。
由此可見,哥倫比亞最終選擇引進瑞典“鷹獅-E”而放棄中國殲-10CE,實質上是一種精心權衡后的避險策略,在不顯著打破地區力量平衡的前提下,實現裝備水平的大幅提升。
這種“政治正確”的采購取向,在拉美軍貿市場已成為常態。巴西此前選擇“鷹獅”時也曾面臨相似抉擇。
因此,盡管中國裝備近年來進步迅猛,但在部分國家的軍售市場上,依然難以突破這種結構性障礙。
中國戰機的破局之路
盡管哥倫比亞市場受限于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但殲-10CE在印巴戰場擊落“陣風”的實戰表現,已經為中國高端裝備贏得了全球范圍內的高度關注。這次真實戰斗不僅驗證了戰機的技術實力,更打破了西方關于四代半戰機性能神話的認知。
針對哥倫比亞這類特殊市場,中國軍工出口亟需探索新的戰略路徑。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深化與巴基斯坦、緬甸等現有用戶的戰略協作關系,構建完整的實戰效能驗證鏈條。目前,巴基斯坦空軍正在建立殲-10CE的作戰數據庫,這些來自真實戰場的操作經驗和戰術積累,將成為最具說服力的營銷素材。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積極拓展中東、非洲等地的政治約束較少的新興市場。近年來,沙特、阿聯酋等國對中國裝備的興趣明顯上升,這些更加注重性能與價格比的市場或許將成為突破口。
從長遠來看,中國武器要實現突破,必須解決“心臟”問題。渦扇-10發動機的逐步成熟只是一個起點,持續提升航空發動機等關鍵子系統的自主保障能力,才能為國際用戶提供真正完整的全壽命周期支持。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加快構建全球售后服務網絡,這種“交鑰匙”式的服務體系正在逐步消除用戶的后顧之憂。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軍工正在嘗試全新的軍貿合作模式。例如在泰國VT-4坦克項目中,中方提供了包括技術轉讓、本地化生產在內的深度合作方案,這種模式已超越傳統軍貿范疇。未來在高端戰機領域,類似的合作方式或將成為打破政治壁壘的重要工具。
可以看出,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的進程,始終伴隨著不斷突破與創新。殲-10CE所取得的實戰成績已經充分證明其價值,下一步的關鍵是如何將這種技術實力轉化為國際市場的信任。
每一次實戰勝利都在重塑全球軍貿格局,而格局的重塑需要時間與耐心。盡管殲-10CE未能贏得此單,但它在巴基斯坦天空擊落“陣風”的壯舉,已然為中國高端戰機完成了最有力的全球路演。
真正的裝備價值終將由戰場檢驗,而非政治抉擇所決定。隨著中國航空工業在渦扇-15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以及全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戰機正以實力重新定義國際軍貿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