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融媒鄉村行?薛百鎮】展鄉村新顏 赴振興之約
興產業、美鄉村、惠民生。近年來,薛百鎮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首要的是產業振興。產業興,百業興。
上新村的黃芪種植基地里,大片黃芪長勢正好;雙樓村的千畝向日葵種植示范點,朵朵向日葵開出致富好“豐”景,張麻村辣椒種植基地,翠綠的辣椒掛滿枝頭……眼下,薛百鎮的特色產業競相“爭顏”,處處涌動著蓬勃生機與發展活力。
千畝繁花浪似海,蜂飛蝶舞引客來。盛夏時節,薛百鎮雙樓村的千畝向日葵迎來了屬于它們的絢爛季節。朵朵“太陽花”匯聚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向日葵競相綻放 黃尖參 攝
“我們通過流轉土地,引進種植大戶,種植1000畝向日葵,并全部采用智能滴灌設施。示范點還吸納農戶用土地入股,靠務工增收,為群眾提供了一條致富之路。”雙樓村村委會副主任馬建宏介紹說。
村里的產業發展得好不好,要看群眾能不能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
“我把20畝地流轉到黃芪種植基地,有18000元左右的收入,從開始種植黃芪,我就在基地務工,一月下來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雙份收入,我覺得這個產業特別好。”薛百鎮上新村村民呂述平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既要產業興旺,又要生態宜居,在讓老百姓富裕起來的同時,人居環境也要變得更好。
上新村黃芪種植基地 任志英 攝
走進薛百鎮薛百村,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道路寬敞整潔,房屋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享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美好生活。
“房子是村上請老工匠盯著蓋的,每道工序都看得見,質量放心。現在裝修好了,路燈也亮堂、廣場就在跟前,衛生室也不遠,住著比老房子舒坦多了!拆舊房那會兒,村上干部幫著搬家具、收拾舊物,黨員還來家里講政策、算補貼賬,心里可踏實多了。”真真切切的居住變化,讓薛百村村民王西林喜不自禁。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薛百鎮著力破舊俗、樹新風、惠民生,涵養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源源活力。
薛百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 任志英 攝
“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始終把治理高額彩禮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簽定承諾書,60名黨員每人幫帶7戶,形成‘頭雁效應’,現在全村‘零彩禮’‘低彩禮’越來越多。”宋和村黨支部副書記石承福介紹說。
特色產業欣欣向榮,鄉村環境日益改善,文明鄉風浸潤人心……如今的薛百鎮,群眾安居樂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民生福祉節節攀升,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圖景。(記者:梁霞 張曉嬌 王朝昀 )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