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6月份,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存量已達到3600多萬輛,占存量汽車數量的比例已超過10%,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急劇上升,正導致大量汽車維修店倒閉,原因是汽車主機廠的壟斷,不許車主到第三方汽修店維修。
讓業界關注到這件事的起因在于兩名汽修工因為維修電動汽車,而被汽車企業起訴,指出維修工私自“解鎖”某品牌電動汽車的電池包,由此導致兩名維修工被判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而服刑或被拘役,由此導致第三方維修店都不敢維修新能源汽車。
然而媒體人士的深入調查發現,新能源汽車企業對于壟斷汽車維修遠不止于此,他們還通過汽車權益捆綁的方式,阻止車主到第三方維修,甚至包括更換輪胎都不許到第三方維修店更換,否則就可能導致免費更換電池的權益受損。
汽車企業如此做,在于汽車維修服務是一項利潤可觀的業務,以輪胎為例,有媒體人士到某品牌新能源汽車4S店探店,更換4條輪胎的價格達到2500元,比外面貴了50%左右,可以看出其中的利潤有多豐厚。
更換電池的成本就更貴了,某款國產電車更換電池的成本達到8萬元,部分早期的車主隨著電池性能的大幅衰退,因此申請更換電池,然而他們就遇到了問題,4S店不斷挑刺,以各種理由拒絕免費更換電池,如此就要自己付錢換電池,然而如今同款電車價格已大跌,換電池的費用已接近新車價格的八成,不少車主選擇了買新車,然而他們又遇到了舊車賣到二手市場只能賣數千元的問題,后悔不迭。
至于那些達到免費換電池要求的車主,申請免費更換電池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免費的僅有電芯,而其他成本也要額外支付3萬元,讓這些車主很不甘心。
如此也就不奇怪為何電車企業千方百計阻撓車主在第三方維修店維修了,因為汽車維修的利潤實在太豐厚了啊,汽車企業當然要將這些利潤抓在手里,而車主就覺得自己買了車就被牢牢捆綁在汽車企業身上,不斷為它貢獻利潤。
相比起電車,燃油車也有這個問題,燃油車的許多配件都是定制化配件,甚至于連螺絲都是定制化的,為此汽車4S店需要從汽車企業購買一整套的維修工具,而不少故障也必須通過汽車廠家提供的軟件來診斷。
汽車企業如此做在于汽車售后服務體系非常耗費資金,汽車維修需要租賃大面積的場地,還要大量維修人員,成本很高,而汽車售后又是一家汽車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汽車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每年都要定期保養;汽車行駛的環境又非常復雜,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因此汽車企業需要維護自己的售后服務體系,而這種定制化就能盡可能促使車主在汽車企業的4S店進行維修,滋養它的售后服務體系。
只不過燃油車要寬松許多,除了一些高技術的配件和核心部件的維修,一些小部件和保養,車主都可以在第三方維修店進行,例如平時的保養,車主就可以自行購買潤滑油并在第三方維修店保養,價格比官方4S店便宜一半。
如此就可以看出,購買新能源汽車,除了節省能源成本之外,其他的保養維修費用、保險費等等都比燃油車高得多,而且還可能給車主造成拖延時間的煩惱,例如去外地旅游爆胎,燃油車可以在路邊找家維修店換胎或補胎就行,而新能源汽車得找拖車到最近的4S店更換或補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