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人口多,就得選個三居室才夠用!”“這個小區門口就是軌道站,交通方便,我看就選這個!”7月14日上午,九龍坡區華巖鎮英諾雙創社區內人頭攢動,全區“拆而未安”過渡人員自愿選擇存量安置房選房活動正在火熱進行,此起彼伏的討論聲中,滿是群眾對新家的憧憬。?
市民選購新居。九龍城鄉運營集團供圖
自7月5日這場選房活動啟動以來,短短數日已有321戶拆遷過渡家庭順利選定新居。按照計劃,這些家庭將在本月內完成簽約、結算、接房及辦證等全流程手續,多年懸而未決的“安居夢”,終于在這個盛夏照進現實。?
“過去,‘城鄉二元分割’和‘中梁山東西壁壘’像兩道無形的墻,成了群眾安置路上的絆腳石。”九龍城鄉運營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長期以來,九龍坡區面臨著一個突出的矛盾:一邊是部分群眾“拆而未安”,不得不長期在外過渡;另一邊則是全區3365套、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源處于閑置狀態。這些“沉睡”的資產,不僅未能發揮作用,每年還需支付高達3000萬元的過渡費,造成了資源的雙重浪費。?
今年,九龍坡區以“東西一體化、全域現代化”的創新理念,向這一難題發起了沖擊。通過打破城鄉界限,將城市與農村的存量安置房統一納入選房范圍;打破地域限制,允許安置戶跨中梁山東西區域自由選擇房源;同時創新推出兩項激勵機制,讓群眾在選房過程中實實在在得實惠:?一是按房源年代、區位給予不同比例系數的贈送面積,選房比例最高可達3.87;二是按區域梯度發放簽約獎勵,中梁山以西為500元/平方米,中梁山以東為300—400元/平方米。
在政策的推動下,從4月專項調度會啟動,僅用兩個月就完成了政策制定、系統開發和房源整合等工作。期間,鎮街干部主動化身“選房帶看員”,包車接送群眾實地看房,現場工作人員化身選房“導購員”,精心幫助安置戶選擇心儀的安置房。全力保障選房工作順利推進。?
48歲的華巖鎮中梁山村村民章春鋒就是此次激勵政策的受益者。2020年房屋拆遷后,他因一直沒找到心儀的房源,只能在外面租房過渡。今年得知可選房源范圍擴大,他第一時間趕來挑選,最終果斷選定了楊家坪周邊筑錦尚堰小區一套66平方米的兩室一廳。“我本人應在華巖片區安置30平方米,本次選房贈送了18.6平方米,雖然補了8萬多的面積差,但有2萬多的簽約補貼,算下來很劃算!”章春鋒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截至目前,321戶674人已成功選定465套安置房,總面積超過3.4萬平方米。這一舉措不僅讓約2億元的閑置資產“蘇醒”過來,還節省了3億元的新建安置房投入,更重要的是,讓那些久等的群眾終于盼來了屬于自己的安穩家。(蔣海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