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5000億歐元的賠償單,像一枚突然投進國際政壇的重磅炸彈,在羅馬的歐洲援助烏克蘭會議上炸開了鍋。
德國總理默茨不僅拋出了這個天文數字,更提出俄羅斯必須先支付這筆錢,才能換回被凍結的資產。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莫斯科的回應會如此凌厲,竟掏出三筆歷史賬單,將歷史的時鐘撥回一個世紀之前。
扎哈羅娃作出的回應到底是什么?
天價的賠償
默茨的底氣,似乎來自那筆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自俄烏沖突爆發,美歐聯手凍結了俄羅斯超過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其中大部分躺在比利時歐洲清算銀行的賬戶里。
在此之前,這些資產產生的利息早已被用來支援烏克蘭,而默茨這次索性把主意打到了本金上。
他言之鑿鑿地說,專業機構評估過,烏克蘭的戰爭損失正好是5000億歐元,俄羅斯作為“侵略方”,沒理由不掏這筆錢。
這看似理直氣壯的要求,背后藏著西方的算盤:用被凍結的資產“抵扣”賠償,既不用自己額外掏錢,又能給烏克蘭一個交代。
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回應堪稱外交反擊的教科書范例,她拋出的三筆舊賬,像三把歷史的鑰匙,打開了西方不愿觸碰的往事。
第一筆賬,要從1918年算起,那時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剛站穩腳跟,西方列強就派兵介入俄羅斯內戰,戰火綿延四年,數十萬軍民因此喪生。
這段被不少歷史書輕描淡寫的干涉,在扎哈羅娃看來,是西方欠俄羅斯的第一筆血債。
第二筆賬刻在二戰的紀念碑上:為了打垮納粹德國,蘇聯付出了2700萬軍民的生命,全國30%的經濟化為焦土,是蘇聯紅軍解放了歐洲12個國家。
可這些犧牲在如今的賠償爭議里,似乎成了被遺忘的注腳。
第三筆賬則藏在1991年蘇聯解體的塵埃中,西方國家趁機通過經濟滲透和政治干預攫取地緣利益,那些公開承認過“插手”的西方官員,如今卻對這筆賬避而不談。
俄羅斯的反擊
扎哈羅娃的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西方在歷史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她特別提到,波蘭至今還在追討二戰期間德國造成的1.3萬億美元損失,可德國政府始終沒有給出像樣的回應。
“德國總理不如先算算自己國家的歷史債務”,這話里的鋒芒,直刺西方動輒以“正義”自居的姿態。
畢竟,當默茨拿著5000億歐元的評估報告要求俄羅斯擔責時,西方似乎忘了,自己在歷史上欠下的賬,從來沒有一本算得清清楚楚。
這場圍繞賠償的爭執,遠不止是數字的較量,更藏著復雜的法律與政治博弈。
默茨的提議看似有依據——西方凍結的俄羅斯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存在比利時歐洲清算銀行,且利息早已被用來支援烏克蘭。
但國際法里的“國家主權豁免”原則,像一道繞不過的坎,讓直接動用這筆資產的本金充滿爭議。
歐洲清算銀行的負責人多次警告,要是真這么做,全球金融市場信奉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原則就會崩塌。
而俄羅斯的回應早已擺在臺面上: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早就放話,若資產被強行挪用,俄方會立刻凍結在俄歐洲企業價值約3000億盧布的資產。
這種“以牙還牙”的反制,在2024年歐洲清算銀行動用俄資產收益時就已有過先例,當時德國汽車企業在伏爾加格勒的生產線擴建計劃應聲受阻。
歐洲內部的分裂
德國國內對默茨的提議也并非鐵板一塊,執政聯盟里的社民黨雖然支持援助烏克蘭,卻對“直接動用戶主本金”顧慮重重,擔心這會攪亂好不容易建立的國際金融秩序。
即便是基民盟內部,也有人嘀咕5000億歐元的數字缺乏精確依據,怕把俄羅斯逼得采取更激進的反制措施。
相比之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雖然在社交媒體上稱這是“正義的一步”,卻也沒忘了補充一句“賠償不能替代持續的軍事援助”。
話里的潛臺詞再明白不過:紙上的賠償遠不如眼前的炮彈管用。
歷史總是在相似的困境里打轉,1952年的《盧森堡協定》中,西德承諾向以色列支付34.5億馬克,光談判就耗了7年,還在國內引發了激烈爭議。
如今的局面顯然更復雜——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里,60%是中央銀行儲備,一旦被強行挪用,全球金融市場恐怕會掀起驚濤駭浪。
而扎哈羅娃翻出的三筆舊賬,每一筆都牽扯著百年的恩怨——
西方武裝干涉給新生蘇維埃政權留下的創傷,二戰硝煙里蘇聯軍民的鮮血,蘇聯解體后被西方分食的地緣利益,這些賬從來沒有真正算清過。
當默茨在羅馬強調“正義必須得到伸張”時,扎哈羅娃的回應像一把歷史的標尺,丈量著西方話語里的雙重標準。
她提到蘇聯紅軍解放歐洲12國卻從未收到過感謝,提到波蘭追討二戰損失時德國的沉默,這些話不是簡單的口舌之爭。
而是想讓國際社會看清:當西方指著俄羅斯喊“賠償”時,自己腳下踩著的,何嘗不是未清算的歷史債務?
這場圍繞5000億歐元的較量,早已超出了俄烏沖突的范疇,它像一面棱鏡,折射出國際政治里的歷史恩怨、法律困境與現實博弈。
西方想讓俄羅斯為戰爭損失埋單,俄羅斯卻要先算清百年的舊賬;德國國內在“援烏”與“避險”間搖擺,烏克蘭在“賠償”與“軍援”間焦慮等待。
法律原則與政治需求碰撞,歷史記憶與現實利益糾纏,這盤棋里,每一步都可能牽動全局,而最終的結局,或許要等時間來慢慢清算。
就像歐洲清算銀行首席執行官瓦萊麗?烏爾班說的,有些規則一旦打破,沒人知道下一場風暴會從哪里吹來。
俄外交部發言人提議默茨先回顧歷史再“算賬” - 2025年7月1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