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開始無差別攻擊了,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忠實小弟也沒能幸免,收到了25%的關稅通知單,直戳經濟命脈。
這下輪到日本嘗嘗被背刺的滋味了,石破茂吼道“不會輕易妥協”,罕見的日本和美國叫板,而更罕見的是外相巖屋毅的表態,稱要認真對待歷史,可這句承諾又有幾分真,幾分算計呢?
日本的轉向
特朗普的關稅清單像手術刀般精準切割日本經濟命脈,日立建機首當其沖,季度利潤暴跌300億日元,野村研究所測算顯示,新關稅將直接拉低日本GDP0.59%,迫使央行將全年增長預期下調至0.5%。
更致命的是連鎖反應,日元貶值推高進口成本,國民早餐標配的牛肉飯突破500日元大關,北海道扇貝因40%關稅導致出口銳減六成。
石破茂的憤怒在街頭演講中爆發,面對鏡頭,這位慣常溫和的首相罕見強硬“這是賭上國家利益的戰斗,怎能忍受被看扁”,甚至直斥美方邏輯“若認為日本依賴就必須言聽計從,這種想法絕不能容忍”。
此言撕開了美日同盟的虛偽面紗,日本汽車出口占其外貿總額近三成,美國市場捏著豐田、本田等巨頭的生死牌,諷刺的是,日本為彌補中國水產品禁令轉向美國的努力,反被關稅大棒砸得粉碎。
當美國財長貝森特要求日本承擔更多軍費,當五角大樓要求日本采購溢價47%的美制裝備,東京終于看清,所謂盟友,不過是待宰的肥羊。
會談的算計與曙光
日本外相巖屋毅與王毅近日展開了會談,巖屋毅甚至承諾“認真對待歷史”,而這番低頭的背后是三重現實考量,日本對華貿易占外貿總額22%,遠超美國的18.7%、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即將簽署,若被排除在外,日本企業將失去最后避風港、更迫切的是,美國關稅倒計時僅剩23天。
面對日方的焦慮承諾,中方的回應冷靜而務實,王毅外長將歷史認知定義為“道義之問”,要求日方言行一致,作為善意信號,中方在會談前解禁了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這種“以行動促信任”的策略,為經貿合作打開窗口。
然而日本政壇的撕裂卻讓承諾蒙上陰影,就在外相表態當天,防衛省《防衛白皮書》草案仍稱中國是“最大戰略挑戰”,并計劃將軍費提升至GDP的2%,右翼勢力更在教育領域加速篡改歷史,教科書刪除“侵略”表述,推動靖國神社公職參拜合法化,這種“嘴上認錯、手上捅刀”的做派,恰似安倍時代“安全上反華、經濟上依賴中國”的投機輪回。
日本轉向的深層原因
相比于東京政客的撕裂,大阪的商人用行動做出了選擇,豐田宣布改用中國電池技術,索尼將芯片測試線遷往蘇州,連東芝都砍掉美國工廠轉投大連,關稅戰打醒了日本財閥,產業鏈脫美入亞才是活路。
在軍事上,美軍強征沖繩基地激怒琉球獨立運動,而日本趁機推動修憲擴軍,表面配合“印太戰略”,實則借機擺脫戰后枷鎖,中俄艦隊日本海聯合演習就是最狠警告。
再加上東盟勢頭正足,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剛痛斥美國“單邊主義破壞貿易”,泰國就申請加入金磚,日本突然轉向對RCEP熱絡,不過是想在亞洲新秩序里搶個席位,怕以后大家不帶他玩。
而對于日本的謀劃中方早已看透,外交部對日表態同步升級“三個必須”,必須停止靖國神社拜鬼、必須修正篡改教科書、必須拆除“中國威脅論”炸彈,今日的亞洲,容不下騎墻派。
日本的真正挑戰在時間,美國關稅8月1日生效,而中日合作項目平均落地周期需11個月,石破茂內閣若不能壓制右翼勢力,若放任防衛省炒作“中國威脅”,巖屋毅的承諾將淪為外交辭令。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醒了日本,如果日本能夠看清盟友的面目后一改往日的行徑,中日友好合作指日可待,但巖屋毅的“歷史反省”能信幾分?中國的回應早已寫在行動里,要合作就得有誠意。
參考資料
日本外相對華最新表態 環球時報2025-7-10
王毅會見日本外相巖屋毅:兩國關系呈現改善發展勢頭 澎湃新聞2025-7-10
王毅會見日本外相巖屋毅 央視新聞 2025-7-10
石破茂:日本必須要在關鍵領域擺脫依賴美國,追求獨立自主 澎湃新聞 2025-7-11
美國將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和韓國產品征收25%關稅 央廣網2025-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