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劉響
近日,山西大同兩名環衛工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兒童手表事件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熱議。記者注意到,網上不斷有消息稱,當事女游客盧女士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的盧姓干部,所以當地才如此上心。7月14日下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已看到網上信息,該信息不實,當事女游客并非該院干部。
據媒體此前報道,7月1日下午,來自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抵達大同,車上孩子將兒童手表裝入干凈的紙質垃圾袋中玩耍,下車時不慎遺忘。出站后,盧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兒童手表具備定位功能,經查詢發現,手表定位仍顯示在大同南站,盧女士判斷手表已被當作垃圾處理。次日上午,盧女士撥打了12345熱線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隨后兩名環衛工人花費4小時徒手在8噸垃圾中找到。當晚,手表被送還至盧女士手中。
網友在評論區的留言(來源/網絡)
對于這一事件,環衛工所屬的大同市新城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轉發了當地媒體的報道,這一報道也被當地媒體形容為“暖心”故事。
然而這一話題卻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不少網友表示心疼環衛工人,這么熱的天翻了4個多小時垃圾希望能夠給予獎勵,更多網友質疑,相比于一個兒童手表環衛工高溫作業4小時的人力成本、垃圾轉運處理費用遠超物品價值,這樣的行為是否有必要嗎?
7月14日,山西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肖志剛就此事回應媒體稱: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不能說值不值”。
當事女游客和她丟失的兒童手表(來源/山西晚報)
記者注意到,在網上不斷有網友稱,丟失兒童手表的當事女游客盧女士是廣東深圳寶安區人民法院的干部盧某,所以當地才如此上心。記者登錄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官方網站看到,盧某的確是該院一名干部并附有其相片。不過,記者將相片上的盧某與此前媒體報道中出現的當事女游客盧女士比對發現,兩人雖都戴著眼鏡,但相貌并不相似。
7月14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稱已經注意到網上的消息,該信息不屬實,新聞報道中的游客盧女士并非該院干部盧某,盧某人一直在深圳沒有出門。“從照片看就完全不是一個人,希望幫我們澄清下。”(朱榮琛)
相關新聞
近日,“山西大同市兩名環衛工人4小時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一事引發網友普遍質疑,認為“這樣的行為沒有必要!”“環衛工人有沒有額外獎勵?”“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
針對網友關心問題,7月14日下午,人民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經理王軍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
肖志剛介紹,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個服務單位,對12345熱線轉辦的事情接訴即辦,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盧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沒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他們都會提供幫助。
肖志剛坦言,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網友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肖志剛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還是會做,不會因為這次事情影響正常工作。”
兩名環衛工人在垃圾中找尋手表
具體怎么獎勵,王軍介紹,環衛公司將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為樂”基金,目前正在落實資金來源、制定獎勵規則,將給予此次事件涉及的兩名環衛工人獎勵。并且這項工作將會常態化,以后對所有樂于助人的員工都會進行一定獎勵。王軍坦言,“沒想到這次事件引起這么大討論,對內部職工有些打擊。成立基金就是為了鼓勵員工繼續幫助他人。”
溫東直接參與了整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他介紹,他是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對接上盧女士,當時確定盧女士丟失的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為盡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的一個平臺尋找,這塊平臺在室內,類似廠房,有通風設備,不存在室外暴曬情況。
尋找途中,盧女士有提出,“實在找不到就別找了。”但是溫東介紹,因為工人已經將垃圾都攤開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會發出“滴滴”的聲音,所以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尋找。手表找到后,盧女士確實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請他轉交給兩位環衛工,但是溫東認為,這是本職工作,不應該收錢,便沒有點開紅包。因為此前,他們也曾在垃圾中幫市民找過藥品、鑰匙、手機、人工耳蝸等物品,沒有收錢的先例。
據介紹,目前,兩位環衛工人在正常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