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球!”7月11日19:45,第二十一屆禮樂LBA男子籃球聯賽正式開賽。本屆聯賽揭幕戰由2024年乙組新科冠軍新民隊對戰甲組衛冕冠軍威東隊。最終新民隊以82:69力克強敵,取得開門紅。
從7月11日起,21支籃球隊伍約400名參賽者,將在禮樂人民會堂、禮樂籃球館爭奪本屆聯賽的冠軍。
付師華 攝
隨著賽事進入白熱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特別是新民隊今年引入兩名外籍球員:來自美國芝加哥的雷吉·喬治與非洲的阿拉,這兩位有過國際職業聯賽經歷的球員加盟,為這場“村BA”賽增添了別樣的“國際范”。
付師華 攝
“家門口”對決國際球員
村民直呼“過癮”
當晚,聽聞禮樂“村BA”引來了國際外援,周邊的村民早早來到現場,將小小籃球場里三層、外三層包圍起來,球場邊都坐滿了人。
“引入外援的初衷不僅是提升球隊實力,更希望通過高水平對抗促進本土球員成長,同時也進一步活躍禮樂籃球的氛圍。”新民隊領隊陳浩民表示。
付師華 攝
他的話也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得到印證:來自美國的雷吉·喬治憑借出色的籃板掌控力和精準助攻,成為球隊內線屏障;非洲球員阿拉則以犀利的三分球和搶斷連連得分,最終兩人合力砍下關鍵分數,助新民隊以82:69力克甲組衛冕冠軍威東隊,贏得滿堂喝彩。
當晚,前來觀賽的跨龍隊隊員林偉銳摩拳擦掌:“以前很少有機會與國際球員比賽,期待接下來的比賽能夠和他們同場競技,這種機會太難得了!”
而10歲的“小球迷”譚燁廷更是興奮不已,他和小伙伴們坐在第一排觀賽:“我學籃球5年了,覺得這項運動很酷,也能鍛煉身體,長大也要像哥哥們一樣厲害!去年在中山看過外國球員比賽,今天終于在家門口見到啦!”賽后,他如愿與雷吉·喬治擊掌合影,稚嫩的臉上寫滿驕傲。
外援的加入也引發了老一輩籃球愛好者的感慨。跨龍村村民譚伯指著腳下專業的塑膠場地笑道:“我年輕時打球,連水泥地都少見,現在球場有空調、有電子計分屏,還能看到國際球員,禮樂籃球真是‘鳥槍換炮’了!”
“我在中國生活了兩年,去過很多地方打球,今晚第一次在禮樂的村里打球,現場的氛圍最特別棒,村民們非常熱情,我非常享受!”比賽結束后,雷吉·喬治激動地說:“我知道江門有很多美食,接下來將在這里找一些餐廳好好吃一頓,并欣賞一下周邊的美景。”
21載堅守初心
從“草根舞臺”到“全民盛宴”
在禮樂街道,這場不收門票,不設嘉賓席的比賽,卻憑借21年的沉淀,成為當地最具號召力的群眾性體育IP。
“最初辦賽就是想打籃球的有球打、想扒龍舟的有龍舟扒,辦一個最貼近群眾、最基層的活動。”禮樂籃球協會會長劉少勛在朋友圈中發了這樣一句話。2003年,他和幾位籃球愛好者,辦起了首屆聯賽,當年的球隊只有8支。
21年間,聯賽規模擴大至21支球隊,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籃球隊,每個球隊都有自己的頭牌球星,球迷們都給自己喜歡的籃球運動員起了綽號,比如:“禮樂科比”“禮樂小飛俠”“禮樂三井”等。
盡管如今已有外援加盟、技術日趨專業,但劉少勛始終強調:“水平高與低不是重點,但肯定會越來越高。”這種理念深深烙印在賽事的每個細節中:裁判由本地體育老師兼任;中場休息時,孩童們抱著籃球沖進場地模仿偶像投籃,家長們則舉著手機記錄這歡樂一刻。
“只要鄉親們還愛打球,這個聯賽就會一直辦下去,而且要辦得越來越熱鬧!”劉少勛的話道出了所有禮樂人的心聲。
從泥地球場到國際球員加盟,從村民自娛自樂到帶動周邊經濟,這場持續21年的籃球盛宴,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它是一代代禮樂人青春的記憶,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生動注腳,更是“百千萬工程”在基層最鮮活的實踐。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陳嬋 圖/陳嬋 劉瓊)、禮樂籃協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