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羽嘯
7月14日,拉斯維加斯曼德勒海灣體育館內座無虛席。WTT美國大滿貫女單決賽進行到第六局,比分定格在11-8,朱雨玲嘴角微微上揚,摸了摸自己的后腦勺,似乎勝利來得有點突然。這一刻,距離她因患病告別賽場已過去近五年的時光,距離她2024年9月復出僅10個月。這位曾經的國乒主力、抗癌斗士、大學教授,在經歷人生的多重考驗后,終于捧起了職業生涯首座WTT大滿貫女單冠軍獎杯,然而,賽后面對封面新聞記者的采訪,她卻說,“打乒乓球太累了”。
7月13日,朱雨玲在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發(邱晨攝)
練完球只想躺著耍消消樂
“有點不敢相信比賽結束了,還有點懵。”當封面新聞記者聯絡上朱雨玲,已是拉斯維加斯當地時間晚上9點。從賽場回來的她還沒來得及吃晚飯,談到自己贏下比賽那一刻的心情,朱雨玲笑說,“打乒乓球太累了,之前一直在進行的英語學習,最近都荒廢了。”這不是她奪冠后的“秀”,平時她就曾說過,“自己管理自己太難了,天天練完球就只想躺著耍開心消消樂。”
現在的朱雨玲不再是全職運動員,在兼顧訓練比賽的同時還有教學任務,還要準備論文,“對于精力和體力的考驗極大”,另一方面,她的團隊還在建立和磨合,很多事情得親力親為,“在眾多的職業任務中乒乓球還是最游刃有余的,所以累并快樂著。”
“患癌就像做了一場夢”
1995年1月10日,朱雨玲出生于四川綿陽一個體育世家。在父母的熏陶下,朱雨玲4歲開始接觸乒乓球,展現出驚人的天賦。
“她6歲就能連續對打200多板,8歲時已經可以擊敗市隊的成年選手。”父親朱志強曾回憶道。2006年,11歲的朱雨玲入選四川省隊,兩年后進入國家二隊。2010年,年僅15歲的她在世青賽女單決賽中擊敗日本選手石川佳純,成為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單冠軍。
2017年,22歲的朱雨玲迎來職業生涯巔峰。她先是在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上獲得女單亞軍,隨后在女乒世界杯決賽中4-3力克劉詩雯奪冠。這一年,她登頂世界第一,與陳夢并稱國乒“雙子星”。“那時候的朱雨玲,正手進攻犀利,反手防守固若金湯。”時任國乒女隊主教練李隼評價道,“她是我們備戰東京奧運會的絕對主力。”
然而,命運卻給她開了個玩笑。2019年,她的身體出現異常狀況。“亮了紅燈,但是由于當時東京奧運會還沒有開幕,也沒有接到延期的通知,很想全力去拼一把。”在病愈之后的一次聊天中,朱雨玲曾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當時完全是處于一個非常專注非常投入的狀態,沒有引起重視,就一直堅持到2021年9月底,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才做了手術,那是一個4b的纖維腺瘤,手術摘除病理結果為良性。”
年少成名,從小到大,朱雨玲的時間幾乎都獻給了訓練、比賽,而住院治療這段經歷,給了朱雨玲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因為疫情的原因,做手術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在病房,沒有陪同,沒有護工,就自己一個人,獨立去面對很多事情。”朱雨玲說,手術采用了全麻方式進行,“現在回想起來,整個過程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朱雨玲坦承,住院這段時間,獨處的自己有了很多的時間來思考,也想明白了許多事,關于過去、關于現在、關于未來,“這真的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歷,但是在這段經歷當中,我收獲的遠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在治療期間,朱雨玲作出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繼續學業,報考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二是接手家族企業,擔任四川某半導體材料公司董事。
“生病讓我明白,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必須為將來打算。”朱雨玲解釋道。令人驚嘆的是,她在病床上完成了博士論文,并于2023年順利畢業。同年,她被天津大學聘為體育部副教授,主講運動訓練學課程。
7月13日,朱雨玲在比賽中回球。新華社發(邱晨攝)
轉換身份,王者歸來
7個世界冠軍、11個亞洲冠軍和6個全國冠軍,這些光環似乎隨著朱雨玲的淡出乒壇逐漸褪去,所有人都以為朱雨玲退役了。2024年1月,朱雨玲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她已通過澳門人才引進計劃取得澳門居民身份,將以中國澳門隊選手身份復出。2024年9月澳門冠軍賽,她正式參賽宣告了自己的回歸,此后,朱雨玲陸續參加了WTT卡利亞里支線賽、新加坡大滿貫、仁川冠軍賽等多項賽事,世界排名也一路飆升。
2025年4月,WTT太原常規挑戰賽開賽,朱雨玲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亞軍,捧起復出后的首座WTT高級別賽事獎杯,當時,她面對封面新聞記者的鏡頭時,動情地對曾經的自己說:“感謝你的堅持,讓你跟更好的自己在今天相遇。”那次半決賽,她戰勝的對手是國乒新秀陳熠。這次WTT美國大滿貫,朱雨玲的晉級之路堪稱“王者歸來”,1/8決賽3-1爆冷擊敗世界第二王曼昱,1/4決賽4-1戰勝韓國名將申裕斌,半決賽4-2淘汰日本名將伊藤美誠,決賽她和陳熠再次相遇,在0-2落后的情況下連扳4局,最終以4-2逆轉奪冠,捧起自己首座WTT大滿貫冠軍獎杯。
“比起生死,都是小事”
封面新聞記者問朱雨玲,“從復出的時候開始,有給自己定過WTT大滿貫冠軍的目標嗎?這次奪冠比自己想象的快還是慢?”朱雨玲表示自己也有點意外,“確實沒有定什么目標,從最低級別的支線賽開始積攢積分到有資格參加大滿貫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總共歷經了41場比賽,我都還有一次比賽只得到2分積分的時候,復出那時真沒想到這么快能奪冠。”而這一路的41場比賽都讓她“記憶猶新,無論輸還是贏,都是一路托舉著我前行。”
至于下一步的職業生涯新目標,朱雨玲還沒想好,“還沒去設想目標,只能說按照年初制訂的訓練和比賽計劃一步步腳踏實地去完成。”
由于澳門身份限制,朱雨玲無法參加奧運會等三大賽,但她表示:“復出是出于對乒乓球的熱愛,成績只是錦上添花。”在這次奪冠后,她的女單世界排名已經飆升到世界第六位,但未來,她還是將繼續以“兼職運動員”的身份平衡事業、學業與體育。
從世界第一到抗癌斗士,從博士講臺到異國賽場,朱雨玲將繼續書寫關于勇氣、堅持與重生的故事,“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要怕,比起生死都是小事。只要飽含勇氣去面對,終將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作為過來人,朱雨玲對那些處于困境中的球迷這樣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