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時候,啟動了年內的首次豬肉收儲,但是很遺憾,豬價仍然沒有漲。
而當時我們分析,豬價可能還得跌。
而到了6月底7月初,豬價又漲了起來,但我們也分析過,這種上漲漲得“有問題”。
再后來就是豬價又開始連續下跌,截至目前,已經連跌10天了。
也就是說,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豬價就上演了一輪“過山車”的戲碼,而且照這么跌下去,不少人認為,很可能又會跌回原形。
也就是怎么漲上去的,怎么跌回來。
首先說豬價為啥鬧這么一出呢?
不意外,一點兒也不意外。
因為這是十分明顯的供需和情緒的博弈。
從供需來講,生豬和小麥是一個樣,4個字:供強需弱。
并且供應不是一般的強,而需求也不是一般的弱。
比如,從生豬產能來看,去年產能持續上漲,到目前為止,依然在4000萬頭以上;
再比如,今年上半年,仔豬數量明顯增加,也預示著這部分供應壓力會在下半年落地。
所以,無論怎么看,生豬供應壓力都不會小。
需求呢,和小麥一樣,也是弱上加弱。
本來豬肉消費就表現平平,再加上夏季高溫多雨,消費就更弱。
所以,豬價拿什么上漲呢?
只能憑借兩個字:情緒。
一方面是壓欄情緒,另一方面則是二次育肥情緒。
壓欄情緒主要是受成本影響,而二次育肥則主要是對中秋國慶前后以及四季度生豬的消費預期。
也正是這兩個情緒,或許將使后續的豬市更加令人頭疼。
為什么?
第一,情緒只是改變階段性的市場供需的節奏,并不能改變供需本身。
也就是說,即使壓欄、二育增加,會使當前生豬出欄量級減少,但卻使出欄壓力后移,增加了后續豬市的集中供應風險。
帶來的影響就是,很可能會燙平豬價的淡旺季,使旺季的上漲磨平,重現旺季不旺的局面。
第二,成本上漲,養殖業利潤進一步縮減,養殖戶更加難熬。
雖然近期玉米、小麥、豆粕都在降價,但玉米和豆粕我們分析過,豆粕現在基本已處于底部狀態,接下來要么維持,要么就是上漲,而豆粕上漲必然會拉動飼料成本上升。
而玉米呢,變數更大。
雖然說當前玉米正大面積回調,但是可以確信的是,回調的幅度必然有限,一方面是政策支撐,另一方面玉米的背后還牽動著小麥,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小麥有托市托底,所以玉米也就跌不下去。
而后續來看,玉米供應偏緊,再加上天氣多變對新玉米生長又是一大考驗,所以后期玉米易漲難跌,也對飼料成本是一種威脅。
如果飼料成本上漲,而豬價不漲,這就會進一步壓縮養殖戶的利潤,甚至部分中小養殖戶或將重新陷入虧損狀態。
到時,養殖戶的日子又要難熬了。
所以別看去年豬價扭虧為盈,但今年可能要繼續承壓,對于下半年豬價不宜過分樂觀。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