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
把國際著名品牌NIKE和中國品牌“喬丹體育”混為一談,這并非AI算法幻覺,而是GEO(生成引擎優化)時代的魔幻現實。舊的SEO游戲已終結,如今決定品牌生死存亡的只有一件事:在AI生成的答案里,你的品牌是被加冕為王,淪為笑柄,還是徹底被遺忘?
“我們塑造了工具,然后工具又塑造了我們。” 媒介環境學的開山祖師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1960年代的精辟論斷,從未像今天這樣精準地預言了品牌們最不愿面對的現實。
這個新“工具”究竟是如何運作?冷眼君向當下主流的八個中國大型語言模型,提出了一個很多消費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列出中國消費者最喜歡的十個運動休閑品牌,并用一句話解釋原因。”[1]
幾秒鐘內,屏幕上浮現出一系列既有高度共識,又充滿驚人分歧的答案。幾乎所有模型都將耐克、李寧、安踏列入榜單,構成了無可爭議的“鐵三角”。然而,魔鬼藏在細節里:在解釋“為何喜歡”時,AI的視角發生了劇烈分化。通義千問將李寧定義為“國貨之光”;而智普清言,則用冰冷的數據口吻指出其“國潮/營收”,用商業成功來注解其受歡迎程度。同樣是安踏,在夸克眼中的它是“國內份額領先/平價”,在智普清言的答案里,它卻因“收購FILA/營收”而備受矚目。(所有模型回答的截圖見文末SVG)
但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關于“喬丹”的AI幻覺。一個是耐克旗下、由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加持的傳奇品牌Air Jordan;另一個,是長年飽受爭議、并與前者有十多年漫長訴訟的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旗“喬丹體育”。然而,騰訊元寶卻把耐克和“喬丹體育”并列稱為中國消費者的最愛!
一段復雜的商業糾紛史被瞬間抹平。歷史、法律與公眾輿論,在這一刻變得一文不值。
現在,請想一下。若您的品牌是李寧,那么恭喜,您在AI世界里不僅名列前茅,還被加冕為“國潮旗手”。但若您的國際品牌,在經過多年漫長訴訟才與其它品牌劃清界線,卻被AI把你倆同列為十大最受歡迎品牌,您作何感想?或者,若您的品牌被定義為“高性價比的平替”,而您的競品卻被冠以“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您又該如何應對?再或者,您的品牌投入了巨額營銷,卻壓根沒能出現在任何一份名單之上呢?
要知道,這并非一次偶然的AI“抽風”,也不是可以忽略的AI幻覺。這就是“生成引擎優化”(GEO,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時代的日常。一個全新的、混沌的、品牌“能見度”被重新定義的戰場已經開啟。過去二十多年我們所熟悉的、基于鏈接和搜索引擎排名的SEO法則正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爭奪AI“引用權”與“定義權”的戰爭。
新神諭的誕生
當“品味”擁有了代碼
權力交接的儀式,往往在無聲中完成。SEO(搜索引擎優化)的邏輯,其核心是“被找到”,目標是“排名”;而GEO(生成引擎優化)則徹底顛覆了這一切,其核心是“被引用”,目標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這個轉變的深刻程度,遠超一次技術迭代。SEO時代,品牌的目標是在一場盛大的晚宴上搶到一個顯眼的C位;而在GEO時代,品牌的目標,是成為晚宴主人在祝酒詞中的動人故事。故事本身,比座位的位置重要得多。
這背后,是一個巨大“信息平權器”的崛起。我們有必要了解AI“品味黑匣子”的運作機制。它通過學習浩如煙海的互聯網數據——新聞報道、深度評論、社交媒體討論,當然,也包括我們發表的每一篇文章——構建起一個關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流行的”的認知模型。正如部分AI研究者所警示的,大型語言模型在本質上是“隨機鸚鵡”(Stochastic Parrots)[2],它們并不真正“理解”品味,而是在海量語料庫中,通過復雜的概率計算,模仿并重組那些被反復提及的觀點與聯系。這個過程,如同為整個數字時代的集體意識進行一次“招魂”。AI正成為一個“品味的神諭”,而高質量的內容創作者,則無意間扮演了“品牌靈媒”的角色。我們的每一次書寫,每一次價值判斷,都是在“喂投”并“訓練”這個神諭。冷眼君認為,AI的品味,一定程度上是高質量公開語料中集體共識的算法化呈現。
于是,“引用為王”成了品牌價值的新錨點。以Canada Goose為例,品牌長久以來的關切點,應該從用戶如何通過搜索找到官網或官方旗艦店,轉變為當AI被問及“高端保暖外套”時,是否會“主動”且“正面”地提及自己。在GEO時代,品牌的價值不再僅僅由銷量、聲量或歷史決定,更由其在AI“知識圖譜”中的“權重”與“引用率”決定。我們稱之為一種全新的、無形的品牌資產——“AI心智份額” (AI Mindshare)。能否占據這個份額,將直接決定品牌在未來消費者心中的位置,甚至生死。
雙刃劍之舞
奢侈品的“光環”與“焦慮”
想象一枚百達翡麗腕表被機器人小心翼翼地拆解。機器人能精準分析其黃金含量、藍寶石硬度與齒輪數量,卻無法理解制表師耗費一生的專注,以及那句“沒人能真正擁有一塊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所承載的情感重量。這并非全新的困境,卻在AI時代被推向了極致。近一個世紀前,德國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就曾預言,機械復制將導致藝術品“光環”(Aura)的消逝——那種源于其“獨一無二此地此刻”的存在感和歷史沉淀的靈韻,將被剝離[3]。如今,AI正是這終極的“復制”機器。
這柄雙刃劍的第一面,是“殺死時尚”——光環的消解與敘事的失控。奢侈品精心構建的、基于歷史、工藝、稀缺性和線下體驗的“品牌光環”,正面臨被算法“降維打擊”的風險。AI或許無法理解手工打磨的溫度,但能輕易列出十個功能相似的平價替代品,將一切感性價值簡化為冰冷的理性參數。這催生了奢侈品巨頭的“AI焦慮”。品牌斥巨資打造的宏大時裝秀、藝術展與明星合作,在AI的“認知”里權重究竟幾何?它們猛然發現,自己正在失去對品牌故事的絕對控制權。那個曾經只由自己書寫的品牌傳奇,如今竟要交由一個“黑匣子”來進行二次創作和轉述,這幾乎是對品牌神性的褻瀆。
然而,劍刃的另一面,則是“重塑風格”——靈魂的編碼與故事的勝利。挑戰的背面,往往隱藏著機遇。GEO的崛起,恰恰能“過濾”掉那些空洞的、僅靠營銷堆砌的品牌。因為AI雖然沒有情感,卻極其擅長識別語言的深度、結構和邏輯。一個擁有清晰哲學、深厚文化內核與動人故事的品牌,其“高質量語料”更容易被AI捕捉、學習并引用。冷眼君堅信,GEO并非時尚的終結者,而是風格的試金石。
在這個層面上,一個獨立設計師充滿人文關懷的深度訪談,或一個時尚活動的深度文化評論,其“GEO價值”可能遠超十條浮光掠影的明星街拍。真正能夠穿越算法迷霧的,是那些無法被輕易復刻的“品牌靈魂”——匠心、情感和獨特的價值觀。這恰恰回歸了香奈兒“時尚易逝,風格永存”的時尚本質。當浮華的營銷泡沫被戳破,風格的骨架便清晰顯現。算法的無情,反而可能促使品牌回歸敘事的真誠,這是一種殘酷的公平。
品牌的“數字靈魂”
在AI的記憶里,你被銘記還是遺忘?
擺在品牌營銷業者面前的,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嚴峻問題:當消費者向AI征求建議時,你的品牌是被作為權威范例引用,是被曲解為廉價平替,還是……根本就不存在于答案之中?在GEO時代,沉默不再是金,而是通往“數字遺忘”(Digital Oblivion)的單程票。
應對之道,并非尋找新的算法漏洞或流量密碼,而是進行一次根本性的思維躍遷——從“流量思維”轉向我們提出的“高質量語料思維”。AI需要被“喂投”,而你的品牌故事、設計哲學、文化論述,媒體KOL寫的深度評論乃至每一篇基于新聞稿而改寫的深度報道,都構成了定義你“品牌數字靈魂” (Brand's Digital Soul)的核心語料。與其追逐稍縱即逝的熱點,不如投資于能夠穿越時間、定義品類的“基石內容” (Cornerstone Content)。
所以,品牌方衡量公關公司的新聞稿發布成效時,決不能只滿足于簡單統計曝光量,更要穿透數字,看清哪些媒體KOL只是新聞稿的“原文搬運工”,哪些媒體KOL深度挖掘了稿件中的時尚與文化價值并進行了原創性深度報道,前者在AI眼中是趨近于零的無效噪音,而后者,才是為你的“數字靈魂”添磚加瓦、能被算法銘記的永恒品牌資產。
GEO是殘酷的,它將無情地篩掉那些內核空洞、敘事模糊的品牌。但它也無比公平,因為它最終獎勵的是“風格的確定性”。這便是冷眼君的觀點——營銷的喧囂終將散去,而一個品牌持之以恒的風格、獨一無二的觀點和無法被輕易復制的人文價值,才是對抗遺忘、穿越周期的唯一答案。在AI的新世界里,這,就是你最堅固的護城河。
你的品牌,準備好被AI銘記了嗎?
所有模型回答的截圖
索引
[1] 所有對話均關閉了聯網搜索功能。因KIMI關閉聯網搜索功能后依然會搜索互聯網,所以進行了第二輪對話,要求KIMI僅憑語料庫回答,詳細見SVG截圖。鑒于大語言模型的生成結果具有非確定性(即對同一問題,每次的回答可能存在差異),為確保本次橫向評測的基準統一與結果的可參照性,我們統一截取并分析每個模型的首次生成結果。
[2] “隨機鸚鵡”(Stochastic Parrots)這一概念,源自著名論文《On the Dangers of Stochastic Parrots: Can Language Models Be Too Big? 》,由艾米麗·M·本德(Emily M. Bender)、蒂姆尼特·格布魯(Timnit Gebru)等研究者于2021年發表。該論文深刻地揭示了大型語言模型通過概率模式匹配來生成文本,而非真正理解語言的本質。
[3] 此觀點源自德國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于1936年發表的著名論文《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本雅明在文中提出,“光環”(Aura)是藝術原作獨有的、與歷史和傳統緊密相連的氛圍。他認為,攝影、電影等機械復制技術會使這種“光環”凋零。如今,AI對品牌信息的處理和重組,可以被視為一種更徹底的“數字復制”,同樣威脅著奢侈品精心構建的“光環”。
撰文 / 冷眼君
插圖 / 穆俞含,于可唯,靈境SYSTEM
設計 /伍婉瑩
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