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兩條新聞,第一條是中國的博士生數量超過了60萬。還有一條是,像江蘇、上海海關學院,以及某某省的警察學校這類院校,往年分數線往往只要500多分,今年卻蹭蹭上漲,達到640、650甚至660分,超過了很多頂尖的985學校。該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我覺得這至少能說明幾點:
第一,大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避難所”。那些選擇讀到博士的人,絕大部分——我不是說所有人,但肯定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是因為逃避社會,或者暫時無法在社會中找到合適的立足之地,所以才選擇繼續讀書。從本科讀到碩士,再從碩士讀到博士。然而,博士畢業之后,社會上卻沒有足夠多與之匹配的崗位。
第二,我認為大學如今成為了通往體制內的一條通道。像上述的警察學校或者海關學院,就是通向優質體制內崗位的“通道型學校”。從個體選擇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但這也反映出,整體而言,中國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個純粹生產知識的地方,談不上有什么創新,更無所謂承載夢想。如果一所大學既不生產知識,也無法孕育創新,還不能承載夢想,那么這樣的大學又有多大價值呢?
或許正因為它缺乏價值,所以才不夠開放。而因為不夠開放,人們也就難以察覺它價值的缺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