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jì)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dǎo)讀
時間飛逝,馬上7月20日就是入伏了,入伏也被稱為“初伏”,是三伏天的開始之日,入伏將至,又到了一年中陽氣最盛、濕氣最重的時節(jié)了。
民間對于入伏和三伏天都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如何在炎炎夏日,輕松度過,成為了三伏天的難題。
俗話說:"春夏養(yǎng)陽",傳統(tǒng)認(rèn)為夏季正是補陽祛濕的最佳時機,建議中老年人:多吃“扶陽三寶”,這三種食材不僅能溫補陽氣,還能幫助身體抵御濕邪侵襲,養(yǎng)精蓄銳過伏天。
一、子姜
子姜,又稱為嫩姜,與老姜相比辣味較淡但更為鮮嫩,含有豐富的姜辣素、姜油酮等活性成分,被歷代醫(yī)家譽為“扶陽第一菜”。
《本草綱目》記載:“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diào)和,無不宜之。”
子姜性溫味辛,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現(xiàn)代研究證實,子姜中的姜辣素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濕氣。
推薦菜:子姜燒鴨。
將鴨肉切塊焯水去腥,子姜切片備用。熱鍋涼油,爆香蒜末后下鴨肉煸炒至微黃,加入子姜片、料酒、生抽、老抽、冰糖和適量清水,小火慢燉至鴨肉酥爛。
這道菜既能補益氣血,又不會上火,子姜的辛辣完美中和了鴨肉的寒涼,是夏季溫補的佳肴,中老年人可以適當(dāng)多吃一些。
二、韭菜
韭菜又名“起陽草”,《本草拾遺》稱韭菜"溫中下氣,補虛益陽",是傳統(tǒng)的補陽食材,具有溫中行氣、散瘀活血、補腎助陽的功效。
韭菜含有豐富的硫化物、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能促進消化吸收。
推薦菜:韭菜煎蛋。
將韭菜洗凈切碎,與打散的雞蛋混合,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平底鍋燒熱后倒入少許油,倒入蛋液攤平,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雖然韭菜煎蛋的做法很簡單,但是吃起來卻是非常美味,在煎蛋的時候還可以放入少許胡椒粉,這樣帶一點辛辣味,吃起來更下飯。
三、牛肉
夏季也很適合吃牛肉,牛肉性溫味甘,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的功效。
《醫(yī)林纂要》記載:“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后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牛肉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鐵元素和B族維生素,是增強體質(zhì)的理想食材。
中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減弱,牛肉不僅能補益氣血,其所含的肌氨酸還能增強肌肉力量,預(yù)防夏季乏力,與豬肉相比,牛肉的脂肪含量較低,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推薦菜:香菜炒牛肉。
選用新鮮的牛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生抽、料酒和淀粉腌制片刻,然后將香菜洗凈切段瀝干水分備用。
接著熱鍋快炒牛肉至變色,加入香菜快速翻炒,喜歡吃辣的話,可以加入少許辣椒進去,接著放入少許鹽,少許雞精調(diào)味,翻炒片刻即可出鍋。
子姜、韭菜、牛肉這"扶陽三寶",各有所長又相輔相成,為夏季養(yǎng)生提供了美味而有效的選擇,中老年人若能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合理搭配,定能養(yǎng)精蓄銳,安然度夏。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guān)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dāng)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